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7的文章

寫作與整理4

1. 課堂整理與心得 現代漢語很孤僻嗎? ★漢語是孤立語 其 特色 以條列式整理: ◆單音節→單音詞,如:活動,要活就要動;逃亡,逃走便滅亡 ◆多音節的詞→兩個音節合起來為完整意思,拆開不能做解釋 ( 連綿詞 ) ,如:躊躇、徬徨、蚱蜢、枇杷…等。 ◆詞分虛實→ 如:我學 過(虛詞) 日文    你討厭我 嗎(虛詞) ? ◆和英語(或德文)不同,漢語不重視詞形變化 → 如:She likes to eat apple.(英文)   她 喜歡 吃蘋果。 ◆語的次序嚴格,意義靠讀法和順序決定 (先發生的先說) →如:你上車後繫上安全帶   你繫上安全帶後上車? ※補充:(註1) ( http://twtcsl.org/further/isolating_language ) 這個網站有解釋為何漢語為孤立語,同時也有提出像是屈折語等相關解釋。華語學程的漢語語言學我還沒修,這些名詞對我來說有些冷僻,相信很快我會接觸到😟,不過漢語拼音倒是開始練習了,現在轉換拼音法真不習慣! 影片欣賞 ※個人意見與想法:活到老學到老真的很重要!當進入大學後,我慢慢地發現,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學習,當然學習不只是僅止於課業上,還有人際關係上、生活技能上、個人獨立能力上,我記得一位老師曾對我說過:在每天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找到一點學習的動力,你會發現每天的你都成長了一點,或許影片的老奶奶可能沒有甚麼偉大的目標,但確實當她一點一點唸出他不會的ㄅㄆㄇㄈ,我感受到了她獨特的可愛活力! 小組活動 ※台灣注音符號 V.S. 中國漢語拼音:(註2) ( http://www.說mac.gov.tw/ct.asp?xItem=56150&ctNode=5786&mp=1 ) (從小學的注音符號早已深深駐紮在我的腦中,當現在真正開始接觸漢語拼音法,說不習慣嗎?當然是,不過,當用了注音符號的思維去思考,漢語拼音也能慢慢的…超慢的打出來,也只能說熟能生巧吧,我記得我朋友曾出了一到題目給我→你被丟到森林裡便無法存活→超級難的,我打好久哈哈😂。 小組討論 Q1:漢語拼音及其記音符號為何?\ A1: 漢語拼音法分為3種→ ◆漢語拼音法(記音符號為 拉丁字母 ) ◆注音符號(

寫作與整理3

1.課堂整理與心得 影片欣賞(為什麼要說國語(共同語)) ※個人想法: 在殖民的時代,我想人們都擁有不少無奈,尤其像台灣這樣一個匯集各國家殖民且融合的地方,當然殖民政府的不同也造就了語言學習的不同,如同老師所說,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人們對於語言的意識自然有所差別。國民政府強制的說『國語』政策,或許只是將他們理想中的語言環境強壓在台灣的身上,雖說現在對於語言保護的意識抬頭,但很多時候,在時代的摧殘與流逝下,我們所認為最理想的語言或是該保存甚麼樣的語言,到底是什麼呢?我想這是現下政府應當去思索,而我們應當去留意的議題。 ※補充:(註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7engLMN1G8 ) 有點好奇地,我去查了外籍人士所比的國語文競賽,老實說我還真的聽不太懂,這位參賽者要表達什麼,但還是不由地要替他鼓鼓掌,這樣一個中國歷史導向的題材,甚至詩詞,他能講的出口,且說得如此流利,還真是好奇他如何準備的呢! 小組討論(一) Q1:語言乘載文史:定義是? A1: (小組版答案) ◆華語:華人在說的語言,外籍生所學的「國語」。 ◆國語:台灣的方言,這個答案我們一開始並不確定 ◆漢語:北方漢語V.S.南方漢語,如南方的福建話、客家話有間接影響台灣的地方方言。而北方漢語則是吳語等游牧民族等語言,於台灣較沒有語言影響關西。 ◆普通話:由游牧民族演變而來的語系,最早可以追溯至滿清時期。 (老師版解答) ◆華語、國語:前者是台灣對外稱中文的名稱、後者則是對於國內。 ◆漢語、普通話:前者是中國大陸對外稱中文的名稱、後者則是對於國內。 ★結論:皆是中文的別稱,沒有什麼不同之處! 小組討論(二) Q1:四篇文章作者為何皆使用「漢語」為標題闡述文章?請推論 A1:我們認為是,由於作者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作家,而中國大陸對外稱中文的名稱是「漢語」。這就如同上述所提,意識形態的不同會造就不同的語系選擇,甚至是相關詞彙的選擇用法。 Q2:內城北京話變成滿清官話,孫中山政權確立其地位,PROC(中國大陸)在憲法上「國家代表語言」條文的訂製,普通話成為漢語代表語言的地位堅不可摧。而在ROC,有什麼行動來確立國語在台灣的地位? A2:

寫作與整理2

1.課堂整理與心得 國家語言發展法 ※個人看法:其實看完後我有一個疑問,為甚麼相關母語課程只放在中小學實施教育呢?或許在大學中,也可以開放選修課程為台語、客語的教學,我認為母語的保存是要全民共同動起來的,從小扎根,而之後也要加深印象與使用的普及度,我認為台灣中仍有許多人對於保存自有母語,並不是很熱衷,以我自身來說,我認為在我的這個世代,已經有很多人連台語都聽不懂了,更別說流利地說台語了。我自己本身慚愧的是,身為半個客家人與半個閩南人的我,對於自家的母語可說是比英文還陌生,所以若是國家語言發展法成立,希望之後可以再更多的大學、高中裡推廣母語學習的重要性,這不僅是一個留根的表現,更是一個珍惜自我國家語言的精神。 ※補充:(註1)(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77 ) 必須承認,在台灣仍是充斥著對於英文學習的歧視,我非常了解學習英文的重要性,但是進入大學後,在我接觸許多第二外語後,我也發現,英文在現今的社會中,並不是唯一重要的,教英文的老師或教授,也不一定要是美國白人教,才會學得好,我想這是現今台灣教育應當去思考的議題。 小組討論(一) Q1:「華語口語與表達」是屬於哪種語言的研究範圍? A1:當然一開始腦袋非常簡單地聯想到是具體語言的本體研究,不論從字面上來看,或是從解釋層面來看都是十分符合地。可是當大家一起討論的時候,發現其實也是擴展性的研究,這讓我想起,上學期所修的「華人社會與文化」,是否也是擴展性研究的範疇呢?不過,不論如何我覺得這兩堂課,都是有真正使我學習並「思索」的課,我一直記得老師所說的,要時不時去思索,「真的是這樣嗎?」,當我真的思考完後,答案似乎開始改變了,而也會進一步地發現,看事情的角度變得更佳寬廣了。 Q2:語言管理和語言規劃的層級關西為何? A2:我認為為語言規劃在上,語言管理在下,非常簡單的想法就是先有規劃,而後才能管理,打個比方,學習英文好了,通常老師會先規畫要上什麼課程給我們,在我們學習並吸收後,才進而能對我們的英文能力進行管理的工作。 ※語言層級自製圖(宏觀) ※語言層級自製圖(微觀) ※個人看法:我覺得老師所說的「語言的IO以及溝通EQ」,讓我

寫作與整理1

1.課堂整理與心得 個人意見討論 Q1:為什麼觀光客到台灣後,不久就會懷疑自己到了「中國城」?只到了中國嗎? A1: 與人討論的過程中,我們都認為是因為台灣的街道名稱,例如:銘傳路或是成功路,與一些較傳統的建築,例如:中正紀念堂等,讓「陸客」以為到了中國城;事實上,這樣的討論也牽涉到下一個小問題,我們先入為主的觀念,導致想到來台灣認為台灣是中國城的是「陸客」,但其實也有來自世界各國的人,不過答案並沒有太大的出入,畢竟台灣以前遭受長期得殖民歷史,街道名稱的命名也非常容易地與該國人名、地名相關。 ※補充:(註1) ( http://news.knowing.asia/news/90440718-2941-49ac-b2b8-fcb4f8cd4375 ) ( http://news.knowing.asia/news/585d0c45-da4f-449e-ac39-ad9e17e03ba9 ) 外國人眼中的台灣,我相信是充滿人情味的,雖然因為街道名稱會使人聯想是到了中國?日本?不過,我們的風土民情仍是有所差異的。 Q2:公共標示的語言是為了誰? A2:為了來到台灣的觀光客,但標示的語言通常是英文,或許台灣應朝向多語文化面改善,畢竟來台灣觀光的遊客不見得看得懂英文。 Q3:在台灣通行的「社會語言」有哪些? A3:我認為有華語、台語、與台灣國語。目前已台灣來說,長輩較常使用的語言為閩南語,而年輕世代使用的當然以華語居多,不過,因為世代的轉變,傳統的語言正快速地消逝,我們應該竭力保存,學習夏威夷的做法,保留傳統! ※補充:(註2) ( http://www.pat168.com.tw/formosa/taiwan.htm ) 台灣是一個多語文化的社會,我們接受來自不同國家的語言,但這網站所提到的本土語言,我們真的有努力去留存嗎?曾經修過關於地方語言的課程,老師曾說:「語言正邁向死亡。」是否我們應當去正視相關議題與採取做法呢?這是我們年輕世代應去好好省思的課題。 Q4:你的母語是什麼?為甚麼「母語」叫母語?為什麼要上母語課程? A4:我的母語是華語。我認為母語之所以為母語,是由英文所譯〝Mother Language〞而來,而事實上是使用流利的語言稱為母語,但或許也是因為出生後第一個使用流利的語言就是自母親學來,才稱為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