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期末自我評量

Q1:經過這學期的課程,什麼是華語口語與表達課程的意義?為什麼你需要學習該課程? A1:我認為口語表達課其實不單單只是在學習如何說漢語或改正漢語哪裡說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學習如何教導學習者說漢語,所以才需要學習舌頭擺放的位置、發音的部位與器官、還有各國口音的偏誤,甚至也需要補充對岸與台灣漢語用法的不同,因此,華語口語與表達的意義在於了解如何將本來熟悉的母語教授給華語的初學者。也由於我可能是未來教授華語的教師,學習此課程第一,我覺得在幫我學習漢語語言學前,有小暖身的作用,第二,如同上述,是為了瞭解以後該如何應用於教學上,最後,也是重新體認與了解何為「華語」的好機會。 Q2:在教學方法、教材使用、課程安排及教師教學評量,這四方面,本堂課給你的影響是什麼? A2:在教學方法與教材使用上,由於我上學期已經修過老師開的華語課程,大概的模式都了解,所以在影響面上,不會如同上學期一般強烈,唯一感到蠻新奇的是關於Coggle的設計,我認為Coggle是用圖像的方法,使人能較容易整理龐大的華語課程內容,也如同老師所說,是為了未來教學作參考用。在課程安排上,我覺得最後兩週給四組報告有點擠,覺得可以讓報告組有多一點時間可以發揮,或是給四組四周的時間,分別報告,另外我覺得,還是可以有時間,利用課堂學習如何「說」,因為我覺得用了非常龐大的時間,在教學理論的概念的釐清與介紹上。而最後教師教學評量,依然是上學期我也需要做的,我覺得可以繼續保存,讓學生與教師有空間進一步,交流與分享相關觀點。 Q3:在未來的華語文教學課室,你會如何應用這堂課所學? A3:我想這要從以後學生的程度來看,如果學生是初級班,我覺得可以採用報告組的報告但做修改,例如聲調歌、小遊戲…等,有趣的教案的設計一直都是未來教學可以重新編排或是應用的,而若是不論學生程度,我覺得教師可以再次複習的是,各國學生在說華語時會有的偏誤,以利教學方可以協助糾正發音,而發音部位與方法等,可以應用於該如何教學生講出來正確的發音,例如講ㄩ時,就是將唸ㄧ的嘴型都起來,當然最後,補充對岸與台灣漢語用法的不同也是可利用在比較兩方華語差異性最好的教材。另外,也可利用Coggle作為儲備先備教材的地方。 Q4:自評滿分10分,這學期你會給自己幾分?請自我評價你這學期的表現? A4:我會給自己8.5分

寫作與整理14

聲母組 Coggle ※ 個人看法:我覺得這組的所做的coggle非常完整,整體的架構很清楚,整理得非常一目瞭然,在ppt 上也非常貼心地附上網址,以防台下觀眾看不到,有點可惜的是,他們在表達的時候不是很清楚,可能是有點緊張,但是這張coggle很棒,值得學習! 認識聲母(整體聲母列表、發音部位與方法圖) ※ 個人看法:先從優點講起,首先,使用表格教學可以馬上讓台下的學生進入狀況,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今日的教學目的,且報告組很貼心地整理好那些音屬於唇齒音、舌尖音、舌根音…等,還有發音部位與方法的表格,整理地十分詳細,也貼心地把濁音與送不送氣音都區隔出來,但是這兩張表格,對於初學者來說太過於困難,我認為報告組可以找一首簡單的聲母歌帶學生,這樣初學者也會學得比較開心。 ※ 補充:(註1)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3plQP160E ) (像這樣簡單的聲母歌可以引起初學者的興趣,也可以搭配節奏遊戲等,讓整體的教學變的更活潑有趣。) 認識聲母(舌位圖、聲母例子) ※ 個人看法:我個人有點不瞭解放舌位圖的用意,可能因為報告組提到的次數也蠻少的,如果他們找只有舌頭開口的圖片會比較好,至於舉例教學部分很棒的部分是,他們都有單一的主題,或是有主題的連貫性,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舉的例子以兩個字的詞為主會比較好,三個字或是四個詞的教學有點過於困難! ※ 補充:(註2)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Nb59zEykg&t=123s ) (這是上次我們報告韻母時,參考學習的開口圖片,我覺得報告組報告聲母時,可以讓他們看著影片的嘴型念念看,當然這樣的教學應該比較適合小班制,以防課程進度落後) 認識聲母(聽聲音選擇、繞口令) ※ 個人看法:從題目選擇聲母的部分,我覺得這個形式可以做是非題的遊戲,例如給每組圈跟叉的立牌,講者出題目,讓組的同學討論後舉圈或差,出選擇題然後請班上同學自願回答,可能氣氛會比較帶不起來,可是還是有一個前提,一樣對於初學者來說,過於困難。繞口令的部分很有趣,建議可以參考目前時下火紅的繞口令,「紅鯉魚與綠鯉魚與驢」。 ※ 補充:(註3)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

寫作與整理13

聲調組筆記整理 聲調歌 ※ 個人看法:因為這個教學的設計應該是要符合初級的學習者,我認為這首歌前面帶的ㄚ的四個聲調還不錯,或許可以搭配暫停,跟著唸一次,後再重複撥放,對於初學者也會比較容易,後面一聲平,雞和鴨…,我覺得對於初級學習者過於困難,如真的要使用搭配圖片等等輔助會比較適合。 ※ 補充:(註1)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YAFn5DQ3vw ) 我覺得這個影片的教學跟程度會比較適合初學者,教師也可以在旁搭配實際動作,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四隻貓的小故事 ※ 個人看法:跟老師的意見如出一轍,也是不太能理解說這個故事的用意,或許可以改變說詞,像是:以下是一個小故事可以讓你們了解聲調等等,還有教學上我認為使用漢語拼音會比較適合,使用原版繁體中文字,好像對於初學者太過於困難,不過貓咪的小劇場很可愛很吸引人。 聲調五線譜、M行聲調教學 ※ 個人看法:如同上述所說中文字改為漢語拼音比較適合,不過,圖像的箭頭對於初學者會比較適合!這點報告組做得很好,但是舉的例子或許可以再簡單一點,或是用另一頁ppt頁面放圖片教學會比較適合初學者理解!M型教學的部分,我覺得很新奇,也認為是一個很好的圖像教學法,畢竟圖像比起文字會更容易一些,所以M型教學的部分,我非常喜歡。 遊戲— 動作教聲調 ※ 個人看法:這是我認為報告組做的最成功的部分,由於大動作的身體教學遊戲,不但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更可以加深同學對於聲調的記憶性,前面報告組使用的圖像也很可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認為遊戲部分後,可以帶同學一次性複習一遍動作會更完整。 聲調組的coggle ※ 個人看法:我覺得他們將整組的分析做成一幅coggle很清楚地統整了大綱與簡單地介紹了這幾周所學的內容,且他們很貼心幫了大家放大圖片!對於未來的教學也會有很棒的幫助,我們組目前也正在製作中,希望能與這組一樣清楚且有組織性的畫出線上心智圖! 課後的省思與建議      大致上的建議其實都打在上面了,我覺得整體報告的構想很好,活動內容也很有趣很新奇,但是很可惜的是,對於初次學習華語者的難度太高了,難度必須要再降低,舉的生活實例也不多,或許可以增加討論小問題或是與教師互動的小遊戲或是影片的補充,整體的報告也會更加活潑且豐富!

寫作與整理12

美籍學生發音可能特色 ◆ 聲調不準 (1、4聲混淆→開始調值相近;2、3聲混淆→ 變調難) ◆ 母語遷移,與漢語拼音混淆,例如:q, ch, z, c… ◆ 捲舌音需要練習 ◆ 韻母的ㄧ、ㄩ、ㄨ→ 傾向央化(往舌頭中間念) ◆ 送氣音與非送氣音搞混 ★ 「一」→長音   「ㄧ」→短音 ※個人看法:以英語為母語或相關英語系國家,講中文怪腔怪調的,似乎是從以前到現在,非常既定的印象,我認為尤其在聲調方面,美籍學生特別容易偏誤發音,變調的規則對他們來說或許也較為困難,如果是我,應該會先慢慢矯正後,開始帶唱中文歌曲,或許會有所幫助,或是以美籍學生本身英文母語的發音慢慢帶回矯正,應該 也是不錯的方法。 ※ 補充:(註1) ( https://read01.com/aL5kJe.html ) 原來美國學校學中文是這麼認真… 雖然有點可怕,我說是對於老師,但是似乎不可否認地,這樣的教法是有效的,由於學生被迫處於中文的環境,當然進步的速度也會比較快,但可能對於學習領悟低的孩子,可能會比較痛苦! 日籍學生發音可能特色 ◆ 聲調不準(日語輕重音) ◆ 舌面前音ㄐ、ㄑ、ㄒ發不準;舌尖後音ㄓ、ㄔ、ㄕ、ㄖ混用 ◆ 舌尖後音ㄓ、ㄔ、ㄕ、ㄖ不捲或捲不準 ◆ 舌尖前音ㄗ,舌會上點強烈送氣變塞音 ◆ 舌尖前音ㄘ、ㄙ發不準 ◆ 舌尖中音ㄉ、ㄊ配元音ㄧ、ㄩ發不準 ◆ 送氣與不送氣搞混(看?幹?) ◆ 韻母ㄩ發不圓 ◆ 不習慣複韻母(ㄞ、ㄟ、ㄠ、ㄡ)及聲隨韻母(ㄢ、ㄣ、ㄤ、ㄥ)的發音 ※ 個人看法:我的日本朋友在發音上,真的是捲舌音比較聽起來比較不標準,在輕重音的拿捏中也比較不擅長,感覺一句話中輕音多於重音,但我還是覺得我那位日本的朋友非常努力,雖然他現在已經回日本了,但在中文的學習上還是非常努力耕耘,有時候還時常line 我問一些中文字用法的問題。 ※ 補充:(註2) ( file:///C:/Users/eddy/Desktop/1.pdf ) (查到了一篇十分鉅細靡遺的碩士論文分析,雖然沒辦法真的詳細地看完,但從摘要部分可以大致了解到日籍學生在發音上的偏誤點,或許對於日後華語教學有所幫助。 發音特色與教學要點 ◆ 學習者背景(國籍、方言區、所在地) 從母語系

寫作與整理11

關於期中考的建議 我覺得理論的部分(語言學的部分) 考得有點多,我的理解是可能以後可以加口試之類的,這樣對標準語音也會比較理解。 我喜歡簡答題!覺得是從老師給的講義出的話,負擔不會太重! 如果以後行有餘力,或許可以分哪邊是哪個主題,例如:一、聲母發音原理    二、韻母發音原理...等,感覺會比較清楚。 其實整體來說,整個惡考試讓我有種模擬華語考試的感覺。由於我還沒修漢語語言學,在準備考試的時候,背得比較辛苦,有增加口試的建議,是希望能在先前,聽聽老師版的標準音示範,因為我現在在準備報告的部分,對於標準音的理解感覺不夠深,很怕報告時,會不夠標準,不過從這張考卷我學到很多,雖然考得不盡理想😦 關於PK遊戲 我是覺得簡單一點,可以變成給大家一個range的數字,例如1~36,也就是賓果的傳統玩法,這樣答對可以圈數字,如果要增加難度或刺激度,可以增加問題的難度,答對的組可以圈兩個數字。因為上次的規則太複雜了,我自己是覺得可以簡化一點。

寫作與整理10

現代漢語的音節結構/語音成分 ◆ 音素:語音的最小成分 ◆ 音節:是語音序列的單位,也是語音中最自然的語音結構單位,而換掉音素,聲音就會改變。 (註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B3%E8%8A%82 ) (這是解釋音節結構時有參考到的資料,我想裡面所說的,「語音被認為是音系學層面上的建築材料,這個觀點還蠻具有說服力的,也符合上述所說,「換掉音素,聲音就會改變」的解釋,可見音節的重要」 (圖為解釋音節結構之圖) DAVE 【英語/韓語/中文】單詞差異發音差別 ※ 影片看法:覺得韓文跟日文的不論在發音跟字形上都還蠻相近的,且最後當輪到華人說華語的時候,似乎大家都對發音的不同感到困惑且新奇,但其中除了可以直接音譯的外來語,例如巧克力等等,其他人才會覺得比較相近。記得國高中曾經背過一連串的外來音譯用語,可是我是利用英語來記憶其相關用語的,若是剛好遇到利用日文或是梵文的音譯語,就還蠻容易搞混的,我可是花了好一段時間去記憶這些用語,說起來也算是讀國文的辛酸血淚史啊!另外,老師上課時所解釋,由於英語、韓語、日語都是利用拼音組成,而中文則是漢字所組成,相比其他語言之下會較為複雜,差別會最大,說起來會說也會用中文,也是一件令人引以為傲的事! ◆ IPA通常是語言學者為研究語言學,才會學的,一般初學者會建議用漢語拼音較為合適。 ◆ IPA的優點為:記音較為精確、操作簡單,學習者學的也會較快 小組討論(一) Q1:聽外國音,標注本國字念法(純音譯),中文稱為什麼? A1:漢語音譯外來語 ※ 補充:(註2) ( http://www.nani.com.tw/jlearn/chin/supply/htm/s_4_1.htm ) (這是關於外來語如何音譯的用法,如同我上述所提,國高中光背這些,就費了我不少力氣,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關於意譯的部分,因為沒辦法用「音」記,是我當時考試害怕的題目之一。) Q2:你聽到的17個詞彙中,有七個是直接音譯,直接音譯有什麼特色?教學上的好處為何? A2: ◆ 直接音譯漢語的特色為:反映多是與原詞相近的讀音。  ◆ 好處為學生較容易

寫作與整理9

《隱藏歌手》哪個才是費玉清? ※ 個人看法:其實我是猜錯的那一個…,我是猜二號,因為副歌銜接真費玉清的地方實在是太相像了,自己一開始是把一號刪掉,我是覺得他的聲音有點細,比起原版費玉清的歌聲的音高來得高,比較分不清楚得是二號跟三號,音色實在是太相近了,所以當老師提到用「拆」的音去分辨,差別就立刻顯現出來了,雖然音色是屬於個人聲音的特徵,但是能將別人的音色模仿得如此相近也實屬不易,應該是需要很多的磨練與矯正吧! ※補充:(註1)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oUaqu21dBM ) (因為我很喜歡林俊傑,所以憑著有點熟悉的音色看了這個影片,雖然猜錯了哈哈,但我發現,隨著年紀的增長,或是一些磨練,歌手的聲音是可以轉換的,這麼說應該是音色是可以被改變的,聲音的魔力真是令人讚嘆! 小組討論 Q1:根據發音器官圖,請將發音器官分為主動發聲器官跟被動發聲器官。 A1:(發音器官示意圖) 三本書論點整理: ◆ 主動器官: 舌頭 ◆ 被動器官:從雙脣至咽喉 ▲ 主動器官:聲帶、唇、 舌 、軟顎、小舌→可活動器官 ▲ 被動器官:齒、齒齦、硬顎→不能活動的器官 ★ 主動器官:唇、 舌 、小舌→ 移動來改變口腔或鼻腔通道的形狀,活動性較大 → 由書可得知,舌為處理發音之器官,一定為主要器官! Q2:語音的物理屬性有四要素,發現生活周遭的例子並說明。 A2: ◆ 音色:聲音的本質、特徵,影響因素為: a. 發音體不同:笛子/鋼琴 b. 發音方式不同:提琴/二胡 c. 共鳴腔不同:笛子/蕭 ◆ 音長:聲音的長短,例如:唱歌拉長音(情感表達) ◆ 音高:聲音的高低,與人的聲調息息相關。舉例來說:女生的音高通常較高,而男生則是相反;人情緒激動時聲音也會較高,情緒低落則音高較低。 ◆ 音強:(音量) 聲音的強弱,可以用輕、重音分別。例如: 小明// 今天去高雄,可用重音強調小明,若強調的詞語不同,整句詞義也可能會不同。 ★ 吵架(生氣、激動)時的聲音,通常會同時被音長、音強及音高影響。 Q3:將人類的發音器官依決定音色

寫作與整理8

外國人學中文碰到的囧事 ※影片觀後想法:其實第一個想法是,外國人真的好可愛!我覺得先不論他們說華語說得好不好,他們的反應跟對學習語言的樂觀性,反而是台灣人需要去學習的。台灣人對於說出一個異國的語言,多數人是蠻害羞的,但是多說才能被糾正,進而進步,以我現在學習德文來說,有時候遇到不會念的音,下意識會選擇逃避而不說出來,我想這也是我急需改善的毛病! ※補充:(註1)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Ixlc1aP14 )上個禮拜跟這禮拜的老外學中文頭痛的地方,似乎在捲舌音方面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這個影片提出了老外對於捲舌音發音的困難,但我想另一方面,跟台灣人通常不發捲舌音的習性相關,這會使老外感到困惑且不理解,我想台灣的華語教師應當去注意這樣的差異,以免造成學生無所適從的情況。 老外說中文 ※影片觀後想法:這好像是我上禮拜放的補充影片,再看一遍還是覺得,外國人對於某些辭義與詞序的問題,常常都會搞不清楚,所以造就了很多可愛的笑話。另一方面,我很認同不是每個外國人都會說「英文」的這件事,雖然台灣的路牌、捷運廣播的站名,似乎還是以多數外國人都看得懂、聽得懂英文的基準而設計,是不是華語老師也應該思考,不是每個來學華語的外國人都會說英文,在授課時,中文為主,英文為輔的思維,也並不是每位同學都適用。 ※補充:(註2) (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1028/720579/ ) 對於能寫出來完整繁體漢字的外國人,我想真的要給予很大的掌聲,連身為台灣人的我,有時候也不見得能全部寫隊或寫出來,像是烏龜的「龜」、竊盜的「竊」、打噴嚏的「嚏」…等,都是非常困難的漢字,外國人會感到崩潰也就不是很意外了! 小組討論(一) Q1:根據〈外國人學中文碰到的囧事〉和〈老外說中文〉,外國人說中文時容易出現的偏誤,有哪些種類? A1: ◆ 詞序顛倒(皮包;包皮|母親;親母) ◆ 聲調問題(第二、三聲最容易搞混;第一、四聲也搞不清楚) ◆ 韻母問題 (ㄢ、ㄤ不分→ 聲隨韻母;ㄍ、ㄎ→舌根音|舌面後音|送氣音) ◆ 易受母語影響(影片中廣東話影響溫泉的發音) ◆ 辭義不理解(兄弟姊

寫作與整理7

外國人最常講錯的三個字 ※影片想法:在我的印象裡,外國人講華語時,似乎在聲調上都會怪腔怪調的,像是非常經典的廣告「維大力」,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不過,我認為影片的印尼女孩已經算是很厲害的,如果是我學印尼文學8個月,應該也沒辦法說得如此流利,我想不論學哪種語文都一樣,耳濡目染是最終要的,在聽與說之間尋找對的聲調與說法。 ※補充:(註1) (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922/568314.htm?feature=todaysforum&tab_id=268 ) (其實我覺得,影片裡外國人說錯的用字,不只侷限在聲調上,還有用字的部分,畢竟有時候華語的用字,相對比其他語言也是算複雜的。而他所說的為什麼外國人講中文不好的原因,我想我只認同一半,因為我相信台灣已經漸漸開始重視華語師資這塊領域,雖然不夠成熟,但我相信會越來越好。) 小組討論(一) Q1:根據印尼女孩Fiona的影片,她在發音上,有哪些語音可多加練習?(或稱偏誤:義指語音上,與標準音之錯誤差別? A1: ◆ 定調(1、4聲不分;2、3聲搞不清楚):烤乾/幹一點 ◆ 上聲變調:Fiona說的是ㄨㄛˇ   ㄧㄡˊ (與華人正常發音相反) ◆ ㄕ、ㄒ不分:發音部位錯誤(ㄕ為舌尖後音;ㄒ為舌面前音) 五度制調值標記法/音節結構 (五線譜概念聲調圖) 第一聲(陰平):高平音(55) 第二聲(陽平):中升音(35) 第三聲(上聲):曲折音(214) 第四聲(去聲):全降音(51) ★入聲(只有方言還留有) 偏誤問題: ◆ 留念/牛年:聲調、 聲母(ㄌ:邊音;ㄋ:鼻音) 偏誤 ◆ 留念/留戀:同上偏誤 ◆ 留戀/榴槤:調值偏誤 小組討論(二) Q1:聲母發音的特徵為何? A1:由於氣流受阻於不同的發音部位,進而發出微弱的聲音。 Q2:聲母發音的方法分為哪三項? A2: ◆ 發音部位(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邊音) ◆ 聲帶是否震動(清、濁音) ◆ 氣流強度(送氣音、不送氣音)

寫作與整理6

1. 課堂整理與心得 台灣人的台灣腔 ※影片感想:不知道是不是身處在台灣真的太久了,當我進入大學後,遇到了第一位大陸僑生朋友,當下跟她聊完天,真的還蠻有衝擊的,以前也不過是在電視或電影,又或者是小學裡好久不見的國語文競賽中,才能聽到非常抑揚頓挫以及口齒清晰的華語,雖然說有時都會拿這樣口齒清晰與同儕互相玩鬧,但是,是否是因為在台灣,由於台灣腔文化的強勢,導致了標準腔的華語,聽起來有那麼一點點做作及尷尬,而這對於以後我們教華語,是有其教學上的區別及文化衝擊性,我想這是台灣人的華語教師必須去深思的議題。 ※整理影片台灣腔的特色如下: 1. 講話黏在一起(連音) 2. ㄓ、ㄔ、ㄕ音不明顯 3.ㄢ、ㄤ不分;ㄣ、ㄥ不分;ㄦ、ㄜ不分 ※補充:(註1) (  http://formosa-jc.blogspot.tw/2011/11/blog-post.html ) 我的感想有參考這位部若客的想法,我覺得他提的點還蠻有道理的,不過,對於身為台灣人的自己,口音是早已習慣的,還真不知道原來有台灣腔的特色如此鮮明?但很慶幸我們的語調聽起來是友善舒服的。 連音非台灣特有 ※個人看法:學了英文這麼九,不難發現,英文的連音也是非常常見,應該也由於口語英文在某種程度上,是非常自由的,再說回台灣腔的連音英語,其實也是融合得非常自然,我想應該也是由於台灣腔華語本身也有連音的概念,我也認為,人們說話習慣的「懶」跟連音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西,因為這樣比較省事、好念阿! 台灣腔的特色 ※從網路上擷取以及在上課中彙整的台灣腔特色如下: 1. 語助詞多,如:啦、啊、了… 2. 沒有捲舌音及ㄦ話韻 3. ㄢ、ㄤ不分;ㄣ、ㄥ不分 4. 普遍不發輕聲音 5. 獨特的開頭語,如:「吼!剛剛好累」 6. 用有強調完成式,如:「你剛剛有睡著嗎?」(註2) ( https://tw.news.yahoo.com/%E9%AD%94%E9%AC%BC%E8%97%8F%E5%9C%A8%E7%B4%B0%E7%AF%80%E8%A3%A1-%E5%8F%B0%E7%81%A3%E8%85%94%E7%9A%84%E7%89%B9%E9%BB%9E%E6%98%AF%E4%BB%80%E9%BA%B

寫作與整理5

1. 課堂整理與心得 台灣不只是注音文 ※影片觀後想法:我想火星文的出現跟年輕世代的崛起脫離不了關西,我自我自己是比較跟不上時代的人拉哈哈,前陣子有很紅的「藍瘦香菇」,也是藉由身邊的朋友才慢慢了解的,至於新聞上所說的BJ4、好der、GG,我想好像是我國高中時代就有的網路語言,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即時通年代,傳訊息不多用一些火星文,好像就lol掉了哈哈,免不了很懷念當初那樣的蠢情年代。關於第二篇的新聞,「婚逃賣暖蛋」的笑料,看似只是一個簡單的瑣事,但我認為真切地反映出,台語這個母語是越來越不為人所熟悉了,雖然可能也因為直譯的緣故導致難以理解,不過沒有一點台語底子就一定看不懂。總歸來說,我想台灣這個島嶼還真是奇妙,由於人文與歷史的演變,我們的語言也漸漸有了轉變,也總是令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隨堂測驗 ※請寫下漢語拼音的意義(中國網路用語) ◆GG:(GeGe) 哥哥 ◆PLMM:(piaoliang meimei)漂亮妹妹 ◆TMD:(ta ma de)他媽的 ◆NB:(niubi)牛逼(很厲害的意思) ◆MPJ:(mapi jing)馬屁精 ★PMP:(paima pi)拍馬屁 ◆BC(bai chi)白癡 ◆Women you she danke →我們有蛇蛋殼 →我們有蛇膽嗑 →我們有射彈殼 ◆這是何小姐(英譯) →She is Ms. He. (自己翻完還笑了一笑哈哈) ※補充:(註1)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A4%A7%E9%99%86%E7%BD%91%E7%BB%9C%E8%AF%AD%E8%A8%80%E5%88%97%E8%A1%A8 ) 在完全沒接觸漢語拼音前,大概這些字我都看不懂,但是在接觸漢語拼音後,這些字於我來說,還是很陌生。😢只能說我現在的腦袋還是被ㄅㄆㄇ所深深影響著,所了解的火星文也可能只限於台灣所發展出的語言。這連結詳細列出了大陸用的網路語言,只能說真不愧是偉大的網友們,這些語言真是太NB了! 小組討論(一) 你是華語教師,你會選擇教什麼拼音系統? Q1:學生是多元國籍的外國學生? A1:當然是先以漢語拼音為主,畢竟漢語拼音是比

寫作與整理4

1. 課堂整理與心得 現代漢語很孤僻嗎? ★漢語是孤立語 其 特色 以條列式整理: ◆單音節→單音詞,如:活動,要活就要動;逃亡,逃走便滅亡 ◆多音節的詞→兩個音節合起來為完整意思,拆開不能做解釋 ( 連綿詞 ) ,如:躊躇、徬徨、蚱蜢、枇杷…等。 ◆詞分虛實→ 如:我學 過(虛詞) 日文    你討厭我 嗎(虛詞) ? ◆和英語(或德文)不同,漢語不重視詞形變化 → 如:She likes to eat apple.(英文)   她 喜歡 吃蘋果。 ◆語的次序嚴格,意義靠讀法和順序決定 (先發生的先說) →如:你上車後繫上安全帶   你繫上安全帶後上車? ※補充:(註1) ( http://twtcsl.org/further/isolating_language ) 這個網站有解釋為何漢語為孤立語,同時也有提出像是屈折語等相關解釋。華語學程的漢語語言學我還沒修,這些名詞對我來說有些冷僻,相信很快我會接觸到😟,不過漢語拼音倒是開始練習了,現在轉換拼音法真不習慣! 影片欣賞 ※個人意見與想法:活到老學到老真的很重要!當進入大學後,我慢慢地發現,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學習,當然學習不只是僅止於課業上,還有人際關係上、生活技能上、個人獨立能力上,我記得一位老師曾對我說過:在每天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找到一點學習的動力,你會發現每天的你都成長了一點,或許影片的老奶奶可能沒有甚麼偉大的目標,但確實當她一點一點唸出他不會的ㄅㄆㄇㄈ,我感受到了她獨特的可愛活力! 小組活動 ※台灣注音符號 V.S. 中國漢語拼音:(註2) ( http://www.說mac.gov.tw/ct.asp?xItem=56150&ctNode=5786&mp=1 ) (從小學的注音符號早已深深駐紮在我的腦中,當現在真正開始接觸漢語拼音法,說不習慣嗎?當然是,不過,當用了注音符號的思維去思考,漢語拼音也能慢慢的…超慢的打出來,也只能說熟能生巧吧,我記得我朋友曾出了一到題目給我→你被丟到森林裡便無法存活→超級難的,我打好久哈哈😂。 小組討論 Q1:漢語拼音及其記音符號為何?\ A1: 漢語拼音法分為3種→ ◆漢語拼音法(記音符號為 拉丁字母 ) ◆注音符號(

寫作與整理3

1.課堂整理與心得 影片欣賞(為什麼要說國語(共同語)) ※個人想法: 在殖民的時代,我想人們都擁有不少無奈,尤其像台灣這樣一個匯集各國家殖民且融合的地方,當然殖民政府的不同也造就了語言學習的不同,如同老師所說,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人們對於語言的意識自然有所差別。國民政府強制的說『國語』政策,或許只是將他們理想中的語言環境強壓在台灣的身上,雖說現在對於語言保護的意識抬頭,但很多時候,在時代的摧殘與流逝下,我們所認為最理想的語言或是該保存甚麼樣的語言,到底是什麼呢?我想這是現下政府應當去思索,而我們應當去留意的議題。 ※補充:(註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7engLMN1G8 ) 有點好奇地,我去查了外籍人士所比的國語文競賽,老實說我還真的聽不太懂,這位參賽者要表達什麼,但還是不由地要替他鼓鼓掌,這樣一個中國歷史導向的題材,甚至詩詞,他能講的出口,且說得如此流利,還真是好奇他如何準備的呢! 小組討論(一) Q1:語言乘載文史:定義是? A1: (小組版答案) ◆華語:華人在說的語言,外籍生所學的「國語」。 ◆國語:台灣的方言,這個答案我們一開始並不確定 ◆漢語:北方漢語V.S.南方漢語,如南方的福建話、客家話有間接影響台灣的地方方言。而北方漢語則是吳語等游牧民族等語言,於台灣較沒有語言影響關西。 ◆普通話:由游牧民族演變而來的語系,最早可以追溯至滿清時期。 (老師版解答) ◆華語、國語:前者是台灣對外稱中文的名稱、後者則是對於國內。 ◆漢語、普通話:前者是中國大陸對外稱中文的名稱、後者則是對於國內。 ★結論:皆是中文的別稱,沒有什麼不同之處! 小組討論(二) Q1:四篇文章作者為何皆使用「漢語」為標題闡述文章?請推論 A1:我們認為是,由於作者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作家,而中國大陸對外稱中文的名稱是「漢語」。這就如同上述所提,意識形態的不同會造就不同的語系選擇,甚至是相關詞彙的選擇用法。 Q2:內城北京話變成滿清官話,孫中山政權確立其地位,PROC(中國大陸)在憲法上「國家代表語言」條文的訂製,普通話成為漢語代表語言的地位堅不可摧。而在ROC,有什麼行動來確立國語在台灣的地位? A2:

寫作與整理2

1.課堂整理與心得 國家語言發展法 ※個人看法:其實看完後我有一個疑問,為甚麼相關母語課程只放在中小學實施教育呢?或許在大學中,也可以開放選修課程為台語、客語的教學,我認為母語的保存是要全民共同動起來的,從小扎根,而之後也要加深印象與使用的普及度,我認為台灣中仍有許多人對於保存自有母語,並不是很熱衷,以我自身來說,我認為在我的這個世代,已經有很多人連台語都聽不懂了,更別說流利地說台語了。我自己本身慚愧的是,身為半個客家人與半個閩南人的我,對於自家的母語可說是比英文還陌生,所以若是國家語言發展法成立,希望之後可以再更多的大學、高中裡推廣母語學習的重要性,這不僅是一個留根的表現,更是一個珍惜自我國家語言的精神。 ※補充:(註1)(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77 ) 必須承認,在台灣仍是充斥著對於英文學習的歧視,我非常了解學習英文的重要性,但是進入大學後,在我接觸許多第二外語後,我也發現,英文在現今的社會中,並不是唯一重要的,教英文的老師或教授,也不一定要是美國白人教,才會學得好,我想這是現今台灣教育應當去思考的議題。 小組討論(一) Q1:「華語口語與表達」是屬於哪種語言的研究範圍? A1:當然一開始腦袋非常簡單地聯想到是具體語言的本體研究,不論從字面上來看,或是從解釋層面來看都是十分符合地。可是當大家一起討論的時候,發現其實也是擴展性的研究,這讓我想起,上學期所修的「華人社會與文化」,是否也是擴展性研究的範疇呢?不過,不論如何我覺得這兩堂課,都是有真正使我學習並「思索」的課,我一直記得老師所說的,要時不時去思索,「真的是這樣嗎?」,當我真的思考完後,答案似乎開始改變了,而也會進一步地發現,看事情的角度變得更佳寬廣了。 Q2:語言管理和語言規劃的層級關西為何? A2:我認為為語言規劃在上,語言管理在下,非常簡單的想法就是先有規劃,而後才能管理,打個比方,學習英文好了,通常老師會先規畫要上什麼課程給我們,在我們學習並吸收後,才進而能對我們的英文能力進行管理的工作。 ※語言層級自製圖(宏觀) ※語言層級自製圖(微觀) ※個人看法:我覺得老師所說的「語言的IO以及溝通EQ」,讓我

寫作與整理1

1.課堂整理與心得 個人意見討論 Q1:為什麼觀光客到台灣後,不久就會懷疑自己到了「中國城」?只到了中國嗎? A1: 與人討論的過程中,我們都認為是因為台灣的街道名稱,例如:銘傳路或是成功路,與一些較傳統的建築,例如:中正紀念堂等,讓「陸客」以為到了中國城;事實上,這樣的討論也牽涉到下一個小問題,我們先入為主的觀念,導致想到來台灣認為台灣是中國城的是「陸客」,但其實也有來自世界各國的人,不過答案並沒有太大的出入,畢竟台灣以前遭受長期得殖民歷史,街道名稱的命名也非常容易地與該國人名、地名相關。 ※補充:(註1) ( http://news.knowing.asia/news/90440718-2941-49ac-b2b8-fcb4f8cd4375 ) ( http://news.knowing.asia/news/585d0c45-da4f-449e-ac39-ad9e17e03ba9 ) 外國人眼中的台灣,我相信是充滿人情味的,雖然因為街道名稱會使人聯想是到了中國?日本?不過,我們的風土民情仍是有所差異的。 Q2:公共標示的語言是為了誰? A2:為了來到台灣的觀光客,但標示的語言通常是英文,或許台灣應朝向多語文化面改善,畢竟來台灣觀光的遊客不見得看得懂英文。 Q3:在台灣通行的「社會語言」有哪些? A3:我認為有華語、台語、與台灣國語。目前已台灣來說,長輩較常使用的語言為閩南語,而年輕世代使用的當然以華語居多,不過,因為世代的轉變,傳統的語言正快速地消逝,我們應該竭力保存,學習夏威夷的做法,保留傳統! ※補充:(註2) ( http://www.pat168.com.tw/formosa/taiwan.htm ) 台灣是一個多語文化的社會,我們接受來自不同國家的語言,但這網站所提到的本土語言,我們真的有努力去留存嗎?曾經修過關於地方語言的課程,老師曾說:「語言正邁向死亡。」是否我們應當去正視相關議題與採取做法呢?這是我們年輕世代應去好好省思的課題。 Q4:你的母語是什麼?為甚麼「母語」叫母語?為什麼要上母語課程? A4:我的母語是華語。我認為母語之所以為母語,是由英文所譯〝Mother Language〞而來,而事實上是使用流利的語言稱為母語,但或許也是因為出生後第一個使用流利的語言就是自母親學來,才稱為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