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寫作與整理3

1.課堂整理與心得

  • 影片欣賞(為什麼要說國語(共同語))
※個人想法: 在殖民的時代,我想人們都擁有不少無奈,尤其像台灣這樣一個匯集各國家殖民且融合的地方,當然殖民政府的不同也造就了語言學習的不同,如同老師所說,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人們對於語言的意識自然有所差別。國民政府強制的說『國語』政策,或許只是將他們理想中的語言環境強壓在台灣的身上,雖說現在對於語言保護的意識抬頭,但很多時候,在時代的摧殘與流逝下,我們所認為最理想的語言或是該保存甚麼樣的語言,到底是什麼呢?我想這是現下政府應當去思索,而我們應當去留意的議題。

※補充:(註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7engLMN1G8) 有點好奇地,我去查了外籍人士所比的國語文競賽,老實說我還真的聽不太懂,這位參賽者要表達什麼,但還是不由地要替他鼓鼓掌,這樣一個中國歷史導向的題材,甚至詩詞,他能講的出口,且說得如此流利,還真是好奇他如何準備的呢!

  • 小組討論(一)
Q1:語言乘載文史:定義是?

A1:
(小組版答案)

◆華語:華人在說的語言,外籍生所學的「國語」。

◆國語:台灣的方言,這個答案我們一開始並不確定

◆漢語:北方漢語V.S.南方漢語,如南方的福建話、客家話有間接影響台灣的地方方言。而北方漢語則是吳語等游牧民族等語言,於台灣較沒有語言影響關西。

◆普通話:由游牧民族演變而來的語系,最早可以追溯至滿清時期。

(老師版解答)

◆華語、國語:前者是台灣對外稱中文的名稱、後者則是對於國內。

◆漢語、普通話:前者是中國大陸對外稱中文的名稱、後者則是對於國內。

★結論:皆是中文的別稱,沒有什麼不同之處!
  • 小組討論(二)
Q1:四篇文章作者為何皆使用「漢語」為標題闡述文章?請推論

A1:我們認為是,由於作者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作家,而中國大陸對外稱中文的名稱是「漢語」。這就如同上述所提,意識形態的不同會造就不同的語系選擇,甚至是相關詞彙的選擇用法。

Q2:內城北京話變成滿清官話,孫中山政權確立其地位,PROC(中國大陸)在憲法上「國家代表語言」條文的訂製,普通話成為漢語代表語言的地位堅不可摧。而在ROC,有什麼行動來確立國語在台灣的地位?

A2:舉例來說,台灣吧的影片中提到的國語運動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國語運動後所產生的國語文競賽,還有掛上「我不說方言」的懲罰,甚至中小學的統一課綱教材(國立編譯館),都是國民政府使用的強制手法,以快速將國語的流行性普及於台灣,但在我看來,不過是一種逼迫台灣人講標準國語的文化災難。

Q3:漢語共同語語音之特點為何?台灣華語也有這些特點嗎?台灣國語發音不標準是偏誤還是特色?

A3:
◆漢語共同語語音特色為:
I.音節結構整齊
II. 韻母音、聲母音明顯且可分辨(台灣華語難以分辨)
III.捲舌音明顯且可分辨(台灣華語難以分辨)
IV.單音節(台灣華語仍存在此特色)
V. 聲調(台灣華語仍存在此特色)
VI.輕聲(漸漸消失中,基本上已經沒有了,除了電腦打字仍存在)
VII.ㄦ話韻
最後一題,老師提到了台灣國語發音是不標準是偏誤還是特色,其實第一個閃過的想法當然是特色,畢竟我是台灣人阿哈哈,不可能貶低自己從小所說的語言,但是,在寫部落格時我又重新思索了一遍,到底什麼是所謂「標準國語」?講話字正腔圓?咬字清楚不打結?或是是現今大陸的普通話?還是國語運動所推行的「北京話」呢?其實人人心中都會有一套標準,若是以漢語語音標準來說,台灣的國語當然是不標準的,但是若是以我們自己心中所衡量的標準呢?我會說任何在台灣通行的華語,都是我們自我說話的特色,沒有所謂「標準不標準」!

※補充:(註2) (http://www3.nccu.edu.tw/~osh/TM.pdf) 這位政治大學的教授以許多層面來論所謂台灣的華語,我本身認同為,台灣這個受國外影響甚深的地方,我們語言的發展是一直在改變的,我們現下孩子所說的「國語」,早已不復原本的風貌。

Q4:現代漢語及方言來源淵遠流長,請以Coggle整理,畫下現代漢語及其方言心智圖。

A4:(https://coggle.it/diagram/WMlkWZrMNgABEbKp/445cb0af3bca1713a92c8bf48833a4e046ada1033ad3b30ec927925bd3f41f80) 這是我所分配到3月1號的漢語心智圖,基本上我是以我部落格的內容所繪,不知道是不是以這樣的標準這樣畫?

2. 課後省思與心得

其實我爸是非常標準的客家人,而我媽是非常標準的閩南人,但我卻是非常標準受「國語」影響的孩子,我不會說客家語,台語會一點點,但不太流利,但是在兩種語言在聽方面還算是勉勉搶搶聽得懂?在開始修華語學成後,慢慢發現所謂客家語及閩南語的流利度其實重要性不亞於我主修的英文,但我覺得,台灣仍是非常英語導向的國家,對自己母語的推廣,雖說打著保存的名號,但不論在政策實施上、人民接受度上、甚至是教育教材上,仍沒有把台灣的母語視為一項珍貴的資產,不禁為自身感到惋惜,或許應該找時間回家好好跟父母請教台灣傳統方言該如何說語如何用,希望能有一層不同的方言認知。

※最後資料補充:(註3) (http://data.book.hexun.com.tw/chapter-3631-2-24.shtml) 我覺得自古以來華人就是一個非常自我定義的國家,我們的語言多樣,我們的歷史淵遠流長,統治的政權也總是不停轉換,這也導致文化的多樣性,也或者是文化的差異性,所以「漢人」的稱呼,或許就是這樣一代接一代傳下來的文化稱呼吧!










留言

  1. 我覺得那位外籍生的發音還蠻清楚的,細聽就可以分辨了。
    然後,PROC是我誤打的啊!其實是PRC!!
    很同意你最後提到的「華人就是一個非常自我定義的國家」,嗯!確實,天朝,都自以為天了!
    Coggle怎麼畫都可以,只要你們同組的同學能夠以邏輯貫穿心智圖就好。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寫作與整理10

現代漢語的音節結構/語音成分 ◆ 音素:語音的最小成分 ◆ 音節:是語音序列的單位,也是語音中最自然的語音結構單位,而換掉音素,聲音就會改變。 (註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B3%E8%8A%82 ) (這是解釋音節結構時有參考到的資料,我想裡面所說的,「語音被認為是音系學層面上的建築材料,這個觀點還蠻具有說服力的,也符合上述所說,「換掉音素,聲音就會改變」的解釋,可見音節的重要」 (圖為解釋音節結構之圖) DAVE 【英語/韓語/中文】單詞差異發音差別 ※ 影片看法:覺得韓文跟日文的不論在發音跟字形上都還蠻相近的,且最後當輪到華人說華語的時候,似乎大家都對發音的不同感到困惑且新奇,但其中除了可以直接音譯的外來語,例如巧克力等等,其他人才會覺得比較相近。記得國高中曾經背過一連串的外來音譯用語,可是我是利用英語來記憶其相關用語的,若是剛好遇到利用日文或是梵文的音譯語,就還蠻容易搞混的,我可是花了好一段時間去記憶這些用語,說起來也算是讀國文的辛酸血淚史啊!另外,老師上課時所解釋,由於英語、韓語、日語都是利用拼音組成,而中文則是漢字所組成,相比其他語言之下會較為複雜,差別會最大,說起來會說也會用中文,也是一件令人引以為傲的事! ◆ IPA通常是語言學者為研究語言學,才會學的,一般初學者會建議用漢語拼音較為合適。 ◆ IPA的優點為:記音較為精確、操作簡單,學習者學的也會較快 小組討論(一) Q1:聽外國音,標注本國字念法(純音譯),中文稱為什麼? A1:漢語音譯外來語 ※ 補充:(註2) ( http://www.nani.com.tw/jlearn/chin/supply/htm/s_4_1.htm ) (這是關於外來語如何音譯的用法,如同我上述所提,國高中光背這些,就費了我不少力氣,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關於意譯的部分,因為沒辦法用「音」記,是我當時考試害怕的題目之一。) Q2:你聽到的17個詞彙中,有七個是直接音譯,直接音譯有什麼特色?教學上的好處為何? A2: ◆ 直接音譯漢語的特色為:反映多是與原詞相近的讀音。  ◆ 好處為學...

寫作與整理14

聲母組 Coggle ※ 個人看法:我覺得這組的所做的coggle非常完整,整體的架構很清楚,整理得非常一目瞭然,在ppt 上也非常貼心地附上網址,以防台下觀眾看不到,有點可惜的是,他們在表達的時候不是很清楚,可能是有點緊張,但是這張coggle很棒,值得學習! 認識聲母(整體聲母列表、發音部位與方法圖) ※ 個人看法:先從優點講起,首先,使用表格教學可以馬上讓台下的學生進入狀況,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今日的教學目的,且報告組很貼心地整理好那些音屬於唇齒音、舌尖音、舌根音…等,還有發音部位與方法的表格,整理地十分詳細,也貼心地把濁音與送不送氣音都區隔出來,但是這兩張表格,對於初學者來說太過於困難,我認為報告組可以找一首簡單的聲母歌帶學生,這樣初學者也會學得比較開心。 ※ 補充:(註1)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3plQP160E ) (像這樣簡單的聲母歌可以引起初學者的興趣,也可以搭配節奏遊戲等,讓整體的教學變的更活潑有趣。) 認識聲母(舌位圖、聲母例子) ※ 個人看法:我個人有點不瞭解放舌位圖的用意,可能因為報告組提到的次數也蠻少的,如果他們找只有舌頭開口的圖片會比較好,至於舉例教學部分很棒的部分是,他們都有單一的主題,或是有主題的連貫性,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舉的例子以兩個字的詞為主會比較好,三個字或是四個詞的教學有點過於困難! ※ 補充:(註2)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Nb59zEykg&t=123s ) (這是上次我們報告韻母時,參考學習的開口圖片,我覺得報告組報告聲母時,可以讓他們看著影片的嘴型念念看,當然這樣的教學應該比較適合小班制,以防課程進度落後) 認識聲母(聽聲音選擇、繞口令) ※ 個人看法:從題目選擇聲母的部分,我覺得這個形式可以做是非題的遊戲,例如給每組圈跟叉的立牌,講者出題目,讓組的同學討論後舉圈或差,出選擇題然後請班上同學自願回答,可能氣氛會比較帶不起來,可是還是有一個前提,一樣對於初學者來說,過於困難。繞口令的部分很有趣,建議可以參考目前時下火紅的繞口令,「紅鯉魚與綠鯉魚與驢」。 ※ 補充:(註3)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

寫作與整理9

《隱藏歌手》哪個才是費玉清? ※ 個人看法:其實我是猜錯的那一個…,我是猜二號,因為副歌銜接真費玉清的地方實在是太相像了,自己一開始是把一號刪掉,我是覺得他的聲音有點細,比起原版費玉清的歌聲的音高來得高,比較分不清楚得是二號跟三號,音色實在是太相近了,所以當老師提到用「拆」的音去分辨,差別就立刻顯現出來了,雖然音色是屬於個人聲音的特徵,但是能將別人的音色模仿得如此相近也實屬不易,應該是需要很多的磨練與矯正吧! ※補充:(註1)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oUaqu21dBM ) (因為我很喜歡林俊傑,所以憑著有點熟悉的音色看了這個影片,雖然猜錯了哈哈,但我發現,隨著年紀的增長,或是一些磨練,歌手的聲音是可以轉換的,這麼說應該是音色是可以被改變的,聲音的魔力真是令人讚嘆! 小組討論 Q1:根據發音器官圖,請將發音器官分為主動發聲器官跟被動發聲器官。 A1:(發音器官示意圖) 三本書論點整理: ◆ 主動器官: 舌頭 ◆ 被動器官:從雙脣至咽喉 ▲ 主動器官:聲帶、唇、 舌 、軟顎、小舌→可活動器官 ▲ 被動器官:齒、齒齦、硬顎→不能活動的器官 ★ 主動器官:唇、 舌 、小舌→ 移動來改變口腔或鼻腔通道的形狀,活動性較大 → 由書可得知,舌為處理發音之器官,一定為主要器官! Q2:語音的物理屬性有四要素,發現生活周遭的例子並說明。 A2: ◆ 音色:聲音的本質、特徵,影響因素為: a. 發音體不同:笛子/鋼琴 b. 發音方式不同:提琴/二胡 c. 共鳴腔不同:笛子/蕭 ◆ 音長:聲音的長短,例如:唱歌拉長音(情感表達) ◆ 音高:聲音的高低,與人的聲調息息相關。舉例來說:女生的音高通常較高,而男生則是相反;人情緒激動時聲音也會較高,情緒低落則音高較低。 ◆ 音強:(音量) 聲音的強弱,可以用輕、重音分別。例如: 小明// 今天去高雄,可用重音強調小明,若強調的詞語不同,整句詞義也可能會不同。 ★ 吵架(生氣、激動)時的聲音,通常會同時被音長、音強及音高影響。 Q3:將人類的發音器官依決定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