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寫作與整理3

1.課堂整理與心得

  • 影片欣賞(為什麼要說國語(共同語))
※個人想法: 在殖民的時代,我想人們都擁有不少無奈,尤其像台灣這樣一個匯集各國家殖民且融合的地方,當然殖民政府的不同也造就了語言學習的不同,如同老師所說,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人們對於語言的意識自然有所差別。國民政府強制的說『國語』政策,或許只是將他們理想中的語言環境強壓在台灣的身上,雖說現在對於語言保護的意識抬頭,但很多時候,在時代的摧殘與流逝下,我們所認為最理想的語言或是該保存甚麼樣的語言,到底是什麼呢?我想這是現下政府應當去思索,而我們應當去留意的議題。

※補充:(註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7engLMN1G8) 有點好奇地,我去查了外籍人士所比的國語文競賽,老實說我還真的聽不太懂,這位參賽者要表達什麼,但還是不由地要替他鼓鼓掌,這樣一個中國歷史導向的題材,甚至詩詞,他能講的出口,且說得如此流利,還真是好奇他如何準備的呢!

  • 小組討論(一)
Q1:語言乘載文史:定義是?

A1:
(小組版答案)

◆華語:華人在說的語言,外籍生所學的「國語」。

◆國語:台灣的方言,這個答案我們一開始並不確定

◆漢語:北方漢語V.S.南方漢語,如南方的福建話、客家話有間接影響台灣的地方方言。而北方漢語則是吳語等游牧民族等語言,於台灣較沒有語言影響關西。

◆普通話:由游牧民族演變而來的語系,最早可以追溯至滿清時期。

(老師版解答)

◆華語、國語:前者是台灣對外稱中文的名稱、後者則是對於國內。

◆漢語、普通話:前者是中國大陸對外稱中文的名稱、後者則是對於國內。

★結論:皆是中文的別稱,沒有什麼不同之處!
  • 小組討論(二)
Q1:四篇文章作者為何皆使用「漢語」為標題闡述文章?請推論

A1:我們認為是,由於作者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作家,而中國大陸對外稱中文的名稱是「漢語」。這就如同上述所提,意識形態的不同會造就不同的語系選擇,甚至是相關詞彙的選擇用法。

Q2:內城北京話變成滿清官話,孫中山政權確立其地位,PROC(中國大陸)在憲法上「國家代表語言」條文的訂製,普通話成為漢語代表語言的地位堅不可摧。而在ROC,有什麼行動來確立國語在台灣的地位?

A2:舉例來說,台灣吧的影片中提到的國語運動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國語運動後所產生的國語文競賽,還有掛上「我不說方言」的懲罰,甚至中小學的統一課綱教材(國立編譯館),都是國民政府使用的強制手法,以快速將國語的流行性普及於台灣,但在我看來,不過是一種逼迫台灣人講標準國語的文化災難。

Q3:漢語共同語語音之特點為何?台灣華語也有這些特點嗎?台灣國語發音不標準是偏誤還是特色?

A3:
◆漢語共同語語音特色為:
I.音節結構整齊
II. 韻母音、聲母音明顯且可分辨(台灣華語難以分辨)
III.捲舌音明顯且可分辨(台灣華語難以分辨)
IV.單音節(台灣華語仍存在此特色)
V. 聲調(台灣華語仍存在此特色)
VI.輕聲(漸漸消失中,基本上已經沒有了,除了電腦打字仍存在)
VII.ㄦ話韻
最後一題,老師提到了台灣國語發音是不標準是偏誤還是特色,其實第一個閃過的想法當然是特色,畢竟我是台灣人阿哈哈,不可能貶低自己從小所說的語言,但是,在寫部落格時我又重新思索了一遍,到底什麼是所謂「標準國語」?講話字正腔圓?咬字清楚不打結?或是是現今大陸的普通話?還是國語運動所推行的「北京話」呢?其實人人心中都會有一套標準,若是以漢語語音標準來說,台灣的國語當然是不標準的,但是若是以我們自己心中所衡量的標準呢?我會說任何在台灣通行的華語,都是我們自我說話的特色,沒有所謂「標準不標準」!

※補充:(註2) (http://www3.nccu.edu.tw/~osh/TM.pdf) 這位政治大學的教授以許多層面來論所謂台灣的華語,我本身認同為,台灣這個受國外影響甚深的地方,我們語言的發展是一直在改變的,我們現下孩子所說的「國語」,早已不復原本的風貌。

Q4:現代漢語及方言來源淵遠流長,請以Coggle整理,畫下現代漢語及其方言心智圖。

A4:(https://coggle.it/diagram/WMlkWZrMNgABEbKp/445cb0af3bca1713a92c8bf48833a4e046ada1033ad3b30ec927925bd3f41f80) 這是我所分配到3月1號的漢語心智圖,基本上我是以我部落格的內容所繪,不知道是不是以這樣的標準這樣畫?

2. 課後省思與心得

其實我爸是非常標準的客家人,而我媽是非常標準的閩南人,但我卻是非常標準受「國語」影響的孩子,我不會說客家語,台語會一點點,但不太流利,但是在兩種語言在聽方面還算是勉勉搶搶聽得懂?在開始修華語學成後,慢慢發現所謂客家語及閩南語的流利度其實重要性不亞於我主修的英文,但我覺得,台灣仍是非常英語導向的國家,對自己母語的推廣,雖說打著保存的名號,但不論在政策實施上、人民接受度上、甚至是教育教材上,仍沒有把台灣的母語視為一項珍貴的資產,不禁為自身感到惋惜,或許應該找時間回家好好跟父母請教台灣傳統方言該如何說語如何用,希望能有一層不同的方言認知。

※最後資料補充:(註3) (http://data.book.hexun.com.tw/chapter-3631-2-24.shtml) 我覺得自古以來華人就是一個非常自我定義的國家,我們的語言多樣,我們的歷史淵遠流長,統治的政權也總是不停轉換,這也導致文化的多樣性,也或者是文化的差異性,所以「漢人」的稱呼,或許就是這樣一代接一代傳下來的文化稱呼吧!










留言

  1. 我覺得那位外籍生的發音還蠻清楚的,細聽就可以分辨了。
    然後,PROC是我誤打的啊!其實是PRC!!
    很同意你最後提到的「華人就是一個非常自我定義的國家」,嗯!確實,天朝,都自以為天了!
    Coggle怎麼畫都可以,只要你們同組的同學能夠以邏輯貫穿心智圖就好。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寫作與整理7

外國人最常講錯的三個字 ※影片想法:在我的印象裡,外國人講華語時,似乎在聲調上都會怪腔怪調的,像是非常經典的廣告「維大力」,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不過,我認為影片的印尼女孩已經算是很厲害的,如果是我學印尼文學8個月,應該也沒辦法說得如此流利,我想不論學哪種語文都一樣,耳濡目染是最終要的,在聽與說之間尋找對的聲調與說法。 ※補充:(註1) (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922/568314.htm?feature=todaysforum&tab_id=268 ) (其實我覺得,影片裡外國人說錯的用字,不只侷限在聲調上,還有用字的部分,畢竟有時候華語的用字,相對比其他語言也是算複雜的。而他所說的為什麼外國人講中文不好的原因,我想我只認同一半,因為我相信台灣已經漸漸開始重視華語師資這塊領域,雖然不夠成熟,但我相信會越來越好。) 小組討論(一) Q1:根據印尼女孩Fiona的影片,她在發音上,有哪些語音可多加練習?(或稱偏誤:義指語音上,與標準音之錯誤差別? A1: ◆ 定調(1、4聲不分;2、3聲搞不清楚):烤乾/幹一點 ◆ 上聲變調:Fiona說的是ㄨㄛˇ   ㄧㄡˊ (與華人正常發音相反) ◆ ㄕ、ㄒ不分:發音部位錯誤(ㄕ為舌尖後音;ㄒ為舌面前音) 五度制調值標記法/音節結構 (五線譜概念聲調圖) 第一聲(陰平):高平音(55) 第二聲(陽平):中升音(35) 第三聲(上聲):曲折音(214) 第四聲(去聲):全降音(51) ★入聲(只有方言還留有) 偏誤問題: ◆ 留念/牛年:聲調、 聲母(ㄌ:邊音;ㄋ:鼻音) 偏誤 ◆ 留念/留戀:同上偏誤 ◆ 留戀/榴槤:調值偏誤 小組討論(二) Q1:聲母發音的特徵為何? A1:由於氣流受阻於不同的發音部位,進而發出微弱的聲音。 Q2:聲母發音的方法分為哪三項? A2: ◆ 發音部位(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邊音) ◆ 聲帶是否震動(清、濁音) ◆ 氣流強度(送氣音、不送氣音)

寫作與整理10

現代漢語的音節結構/語音成分 ◆ 音素:語音的最小成分 ◆ 音節:是語音序列的單位,也是語音中最自然的語音結構單位,而換掉音素,聲音就會改變。 (註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B3%E8%8A%82 ) (這是解釋音節結構時有參考到的資料,我想裡面所說的,「語音被認為是音系學層面上的建築材料,這個觀點還蠻具有說服力的,也符合上述所說,「換掉音素,聲音就會改變」的解釋,可見音節的重要」 (圖為解釋音節結構之圖) DAVE 【英語/韓語/中文】單詞差異發音差別 ※ 影片看法:覺得韓文跟日文的不論在發音跟字形上都還蠻相近的,且最後當輪到華人說華語的時候,似乎大家都對發音的不同感到困惑且新奇,但其中除了可以直接音譯的外來語,例如巧克力等等,其他人才會覺得比較相近。記得國高中曾經背過一連串的外來音譯用語,可是我是利用英語來記憶其相關用語的,若是剛好遇到利用日文或是梵文的音譯語,就還蠻容易搞混的,我可是花了好一段時間去記憶這些用語,說起來也算是讀國文的辛酸血淚史啊!另外,老師上課時所解釋,由於英語、韓語、日語都是利用拼音組成,而中文則是漢字所組成,相比其他語言之下會較為複雜,差別會最大,說起來會說也會用中文,也是一件令人引以為傲的事! ◆ IPA通常是語言學者為研究語言學,才會學的,一般初學者會建議用漢語拼音較為合適。 ◆ IPA的優點為:記音較為精確、操作簡單,學習者學的也會較快 小組討論(一) Q1:聽外國音,標注本國字念法(純音譯),中文稱為什麼? A1:漢語音譯外來語 ※ 補充:(註2) ( http://www.nani.com.tw/jlearn/chin/supply/htm/s_4_1.htm ) (這是關於外來語如何音譯的用法,如同我上述所提,國高中光背這些,就費了我不少力氣,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關於意譯的部分,因為沒辦法用「音」記,是我當時考試害怕的題目之一。) Q2:你聽到的17個詞彙中,有七個是直接音譯,直接音譯有什麼特色?教學上的好處為何? A2: ◆ 直接音譯漢語的特色為:反映多是與原詞相近的讀音。  ◆ 好處為學生較容易

寫作與整理8

外國人學中文碰到的囧事 ※影片觀後想法:其實第一個想法是,外國人真的好可愛!我覺得先不論他們說華語說得好不好,他們的反應跟對學習語言的樂觀性,反而是台灣人需要去學習的。台灣人對於說出一個異國的語言,多數人是蠻害羞的,但是多說才能被糾正,進而進步,以我現在學習德文來說,有時候遇到不會念的音,下意識會選擇逃避而不說出來,我想這也是我急需改善的毛病! ※補充:(註1)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Ixlc1aP14 )上個禮拜跟這禮拜的老外學中文頭痛的地方,似乎在捲舌音方面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這個影片提出了老外對於捲舌音發音的困難,但我想另一方面,跟台灣人通常不發捲舌音的習性相關,這會使老外感到困惑且不理解,我想台灣的華語教師應當去注意這樣的差異,以免造成學生無所適從的情況。 老外說中文 ※影片觀後想法:這好像是我上禮拜放的補充影片,再看一遍還是覺得,外國人對於某些辭義與詞序的問題,常常都會搞不清楚,所以造就了很多可愛的笑話。另一方面,我很認同不是每個外國人都會說「英文」的這件事,雖然台灣的路牌、捷運廣播的站名,似乎還是以多數外國人都看得懂、聽得懂英文的基準而設計,是不是華語老師也應該思考,不是每個來學華語的外國人都會說英文,在授課時,中文為主,英文為輔的思維,也並不是每位同學都適用。 ※補充:(註2) (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1028/720579/ ) 對於能寫出來完整繁體漢字的外國人,我想真的要給予很大的掌聲,連身為台灣人的我,有時候也不見得能全部寫隊或寫出來,像是烏龜的「龜」、竊盜的「竊」、打噴嚏的「嚏」…等,都是非常困難的漢字,外國人會感到崩潰也就不是很意外了! 小組討論(一) Q1:根據〈外國人學中文碰到的囧事〉和〈老外說中文〉,外國人說中文時容易出現的偏誤,有哪些種類? A1: ◆ 詞序顛倒(皮包;包皮|母親;親母) ◆ 聲調問題(第二、三聲最容易搞混;第一、四聲也搞不清楚) ◆ 韻母問題 (ㄢ、ㄤ不分→ 聲隨韻母;ㄍ、ㄎ→舌根音|舌面後音|送氣音) ◆ 易受母語影響(影片中廣東話影響溫泉的發音) ◆ 辭義不理解(兄弟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