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寫作與整理4

1. 課堂整理與心得

  • 現代漢語很孤僻嗎?
★漢語是孤立語
特色以條列式整理:

◆單音節→單音詞,如:活動,要活就要動;逃亡,逃走便滅亡

◆多音節的詞→兩個音節合起來為完整意思,拆開不能做解釋(連綿詞),如:躊躇、徬徨、蚱蜢、枇杷…等。

◆詞分虛實→ 如:我學過(虛詞)日文    你討厭我嗎(虛詞)

◆和英語(或德文)不同,漢語不重視詞形變化
→ 如:She likes to eat apple.(英文)   她喜歡吃蘋果。

◆語的次序嚴格,意義靠讀法和順序決定(先發生的先說)
→如:你上車後繫上安全帶   你繫上安全帶後上車?

※補充:(註1) (http://twtcsl.org/further/isolating_language) 這個網站有解釋為何漢語為孤立語,同時也有提出像是屈折語等相關解釋。華語學程的漢語語言學我還沒修,這些名詞對我來說有些冷僻,相信很快我會接觸到😟,不過漢語拼音倒是開始練習了,現在轉換拼音法真不習慣!
  • 影片欣賞
※個人意見與想法:活到老學到老真的很重要!當進入大學後,我慢慢地發現,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學習,當然學習不只是僅止於課業上,還有人際關係上、生活技能上、個人獨立能力上,我記得一位老師曾對我說過:在每天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找到一點學習的動力,你會發現每天的你都成長了一點,或許影片的老奶奶可能沒有甚麼偉大的目標,但確實當她一點一點唸出他不會的ㄅㄆㄇㄈ,我感受到了她獨特的可愛活力!
  • 小組活動
※台灣注音符號 V.S. 中國漢語拼音:(註2) (http://www.說mac.gov.tw/ct.asp?xItem=56150&ctNode=5786&mp=1) (從小學的注音符號早已深深駐紮在我的腦中,當現在真正開始接觸漢語拼音法,說不習慣嗎?當然是,不過,當用了注音符號的思維去思考,漢語拼音也能慢慢的…超慢的打出來,也只能說熟能生巧吧,我記得我朋友曾出了一到題目給我→你被丟到森林裡便無法存活→超級難的,我打好久哈哈😂。
  • 小組討論
Q1:漢語拼音及其記音符號為何?\

A1:
漢語拼音法分為3種→
◆漢語拼音法(記音符號為拉丁字母)
◆注音符號(ㄅㄆㄇㄈ)
◆國際音標(音標) (下有圖示)



















Q2:漢語音韻結構(語音成分)、特徵為何?有哪些發音形式?因何種特徵的存在,豐富漢語語彙的音讀?

A2:
◆漢語有複雜的音韻結構為聲母(又稱介音:取介於韻腹和聲母之間)+韻頭+韻腹+韻尾

發音形式有:開口呼、合口呼、齊齒呼、撮口呼(依韻頭的不同和主要原因的性質,將韻母分為四呼)
(註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B%9B%E5%91%BC) (在另一堂的華語課程有耳聞,對我來說還是有點複雜啦嗚嗚,聽不太懂😔,不知道有沒有方法可以快速記憶?)

◆因為結合韻母和聲調的多樣性,致使漢語語彙的音讀豐富且多變

Q3:注音的ㄓ、ㄔ、ㄕ、ㄖ、ㄗ、ㄘ、ㄙ列在聲母,為何能單獨配聲調發音?(如:ㄓˇ、ㄕˇ)

A3:由於是空韻的緣故。(課本147頁的附註第2點)

Q4:請找出中國字母呼讀音與台灣呼讀音的相異處,並說明。

A4:(講義p41頁)














中國呼讀音上,如ㄆ,會有bo的泡泡的聲音,而台灣則沒有,是因為不同聲母配不同元音,以符合漢語語音習慣。

Q5:藉由閱讀內容,請列舉學習漢語拼音方案及注音符號的可能特色。

A5:(已自製表格整理)













  • 音韻結構/語音成分














◆漢語的單音節:1個主要元音為主體,結合成的語言單位

◆音節:聲母+韻母組成

  • 台灣獨有的注音文
※個人看法:年輕的世代是一個創新的世代,我想注音文的發明,不但與網路的用語相關,也是因為看起來有趣,小小的符號蘊藏著網路鄉民或年輕世代的活力與創意!
  • 課後省思與心得
此次的上課內容,對我來說還真的有點陌生,許多語言學的解釋,與一些相關名詞,讓我覺得華語,說實在還真是複雜和困難,但也因為這樣,華語語彙才能如此豐富而多元。我有一位日本的交換生的朋友,她現在很認真地在學習華語,記得她跟我說,雖然學習華語很困難,但她覺得學得很開心,同時也很佩服身為華人的我們,對了,個人覺得她的華語說得很好!







留言

  1. 四呼是以描述嘴型的方式來記憶的,不困難,只要記得念YI(牙齒對齊,齊齒), WU(嘴唇閉合,合口呼), YU(嘴唇變成抓一撮鹽的手指狀/嘟嘴,撮口呼), 和A(嘴巴大大打開,開口呼)的嘴型就好了。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寫作與整理10

現代漢語的音節結構/語音成分 ◆ 音素:語音的最小成分 ◆ 音節:是語音序列的單位,也是語音中最自然的語音結構單位,而換掉音素,聲音就會改變。 (註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B3%E8%8A%82 ) (這是解釋音節結構時有參考到的資料,我想裡面所說的,「語音被認為是音系學層面上的建築材料,這個觀點還蠻具有說服力的,也符合上述所說,「換掉音素,聲音就會改變」的解釋,可見音節的重要」 (圖為解釋音節結構之圖) DAVE 【英語/韓語/中文】單詞差異發音差別 ※ 影片看法:覺得韓文跟日文的不論在發音跟字形上都還蠻相近的,且最後當輪到華人說華語的時候,似乎大家都對發音的不同感到困惑且新奇,但其中除了可以直接音譯的外來語,例如巧克力等等,其他人才會覺得比較相近。記得國高中曾經背過一連串的外來音譯用語,可是我是利用英語來記憶其相關用語的,若是剛好遇到利用日文或是梵文的音譯語,就還蠻容易搞混的,我可是花了好一段時間去記憶這些用語,說起來也算是讀國文的辛酸血淚史啊!另外,老師上課時所解釋,由於英語、韓語、日語都是利用拼音組成,而中文則是漢字所組成,相比其他語言之下會較為複雜,差別會最大,說起來會說也會用中文,也是一件令人引以為傲的事! ◆ IPA通常是語言學者為研究語言學,才會學的,一般初學者會建議用漢語拼音較為合適。 ◆ IPA的優點為:記音較為精確、操作簡單,學習者學的也會較快 小組討論(一) Q1:聽外國音,標注本國字念法(純音譯),中文稱為什麼? A1:漢語音譯外來語 ※ 補充:(註2) ( http://www.nani.com.tw/jlearn/chin/supply/htm/s_4_1.htm ) (這是關於外來語如何音譯的用法,如同我上述所提,國高中光背這些,就費了我不少力氣,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關於意譯的部分,因為沒辦法用「音」記,是我當時考試害怕的題目之一。) Q2:你聽到的17個詞彙中,有七個是直接音譯,直接音譯有什麼特色?教學上的好處為何? A2: ◆ 直接音譯漢語的特色為:反映多是與原詞相近的讀音。  ◆ 好處為學...

寫作與整理14

聲母組 Coggle ※ 個人看法:我覺得這組的所做的coggle非常完整,整體的架構很清楚,整理得非常一目瞭然,在ppt 上也非常貼心地附上網址,以防台下觀眾看不到,有點可惜的是,他們在表達的時候不是很清楚,可能是有點緊張,但是這張coggle很棒,值得學習! 認識聲母(整體聲母列表、發音部位與方法圖) ※ 個人看法:先從優點講起,首先,使用表格教學可以馬上讓台下的學生進入狀況,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今日的教學目的,且報告組很貼心地整理好那些音屬於唇齒音、舌尖音、舌根音…等,還有發音部位與方法的表格,整理地十分詳細,也貼心地把濁音與送不送氣音都區隔出來,但是這兩張表格,對於初學者來說太過於困難,我認為報告組可以找一首簡單的聲母歌帶學生,這樣初學者也會學得比較開心。 ※ 補充:(註1)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3plQP160E ) (像這樣簡單的聲母歌可以引起初學者的興趣,也可以搭配節奏遊戲等,讓整體的教學變的更活潑有趣。) 認識聲母(舌位圖、聲母例子) ※ 個人看法:我個人有點不瞭解放舌位圖的用意,可能因為報告組提到的次數也蠻少的,如果他們找只有舌頭開口的圖片會比較好,至於舉例教學部分很棒的部分是,他們都有單一的主題,或是有主題的連貫性,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舉的例子以兩個字的詞為主會比較好,三個字或是四個詞的教學有點過於困難! ※ 補充:(註2)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Nb59zEykg&t=123s ) (這是上次我們報告韻母時,參考學習的開口圖片,我覺得報告組報告聲母時,可以讓他們看著影片的嘴型念念看,當然這樣的教學應該比較適合小班制,以防課程進度落後) 認識聲母(聽聲音選擇、繞口令) ※ 個人看法:從題目選擇聲母的部分,我覺得這個形式可以做是非題的遊戲,例如給每組圈跟叉的立牌,講者出題目,讓組的同學討論後舉圈或差,出選擇題然後請班上同學自願回答,可能氣氛會比較帶不起來,可是還是有一個前提,一樣對於初學者來說,過於困難。繞口令的部分很有趣,建議可以參考目前時下火紅的繞口令,「紅鯉魚與綠鯉魚與驢」。 ※ 補充:(註3)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

寫作與整理9

《隱藏歌手》哪個才是費玉清? ※ 個人看法:其實我是猜錯的那一個…,我是猜二號,因為副歌銜接真費玉清的地方實在是太相像了,自己一開始是把一號刪掉,我是覺得他的聲音有點細,比起原版費玉清的歌聲的音高來得高,比較分不清楚得是二號跟三號,音色實在是太相近了,所以當老師提到用「拆」的音去分辨,差別就立刻顯現出來了,雖然音色是屬於個人聲音的特徵,但是能將別人的音色模仿得如此相近也實屬不易,應該是需要很多的磨練與矯正吧! ※補充:(註1)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oUaqu21dBM ) (因為我很喜歡林俊傑,所以憑著有點熟悉的音色看了這個影片,雖然猜錯了哈哈,但我發現,隨著年紀的增長,或是一些磨練,歌手的聲音是可以轉換的,這麼說應該是音色是可以被改變的,聲音的魔力真是令人讚嘆! 小組討論 Q1:根據發音器官圖,請將發音器官分為主動發聲器官跟被動發聲器官。 A1:(發音器官示意圖) 三本書論點整理: ◆ 主動器官: 舌頭 ◆ 被動器官:從雙脣至咽喉 ▲ 主動器官:聲帶、唇、 舌 、軟顎、小舌→可活動器官 ▲ 被動器官:齒、齒齦、硬顎→不能活動的器官 ★ 主動器官:唇、 舌 、小舌→ 移動來改變口腔或鼻腔通道的形狀,活動性較大 → 由書可得知,舌為處理發音之器官,一定為主要器官! Q2:語音的物理屬性有四要素,發現生活周遭的例子並說明。 A2: ◆ 音色:聲音的本質、特徵,影響因素為: a. 發音體不同:笛子/鋼琴 b. 發音方式不同:提琴/二胡 c. 共鳴腔不同:笛子/蕭 ◆ 音長:聲音的長短,例如:唱歌拉長音(情感表達) ◆ 音高:聲音的高低,與人的聲調息息相關。舉例來說:女生的音高通常較高,而男生則是相反;人情緒激動時聲音也會較高,情緒低落則音高較低。 ◆ 音強:(音量) 聲音的強弱,可以用輕、重音分別。例如: 小明// 今天去高雄,可用重音強調小明,若強調的詞語不同,整句詞義也可能會不同。 ★ 吵架(生氣、激動)時的聲音,通常會同時被音長、音強及音高影響。 Q3:將人類的發音器官依決定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