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寫作與整理5

1. 課堂整理與心得

  • 台灣不只是注音文
※影片觀後想法:我想火星文的出現跟年輕世代的崛起脫離不了關西,我自我自己是比較跟不上時代的人拉哈哈,前陣子有很紅的「藍瘦香菇」,也是藉由身邊的朋友才慢慢了解的,至於新聞上所說的BJ4、好der、GG,我想好像是我國高中時代就有的網路語言,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即時通年代,傳訊息不多用一些火星文,好像就lol掉了哈哈,免不了很懷念當初那樣的蠢情年代。關於第二篇的新聞,「婚逃賣暖蛋」的笑料,看似只是一個簡單的瑣事,但我認為真切地反映出,台語這個母語是越來越不為人所熟悉了,雖然可能也因為直譯的緣故導致難以理解,不過沒有一點台語底子就一定看不懂。總歸來說,我想台灣這個島嶼還真是奇妙,由於人文與歷史的演變,我們的語言也漸漸有了轉變,也總是令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 隨堂測驗
※請寫下漢語拼音的意義(中國網路用語)

◆GG:(GeGe) 哥哥
◆PLMM:(piaoliang meimei)漂亮妹妹
◆TMD:(ta ma de)他媽的
◆NB:(niubi)牛逼(很厲害的意思)
◆MPJ:(mapi jing)馬屁精
★PMP:(paima pi)拍馬屁
◆BC(bai chi)白癡

◆Women you she danke
→我們有蛇蛋殼
→我們有蛇膽嗑
→我們有射彈殼

◆這是何小姐(英譯)
→She is Ms. He. (自己翻完還笑了一笑哈哈)

※補充:(註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A4%A7%E9%99%86%E7%BD%91%E7%BB%9C%E8%AF%AD%E8%A8%80%E5%88%97%E8%A1%A8) 在完全沒接觸漢語拼音前,大概這些字我都看不懂,但是在接觸漢語拼音後,這些字於我來說,還是很陌生。😢只能說我現在的腦袋還是被ㄅㄆㄇ所深深影響著,所了解的火星文也可能只限於台灣所發展出的語言。這連結詳細列出了大陸用的網路語言,只能說真不愧是偉大的網友們,這些語言真是太NB了!
  • 小組討論(一)
你是華語教師,你會選擇教什麼拼音系統?

Q1:學生是多元國籍的外國學生?

A1:當然是先以漢語拼音為主,畢竟漢語拼音是比較接近以英文來學華語,國際的通用性會較適用於多元國籍的學生。

Q2:學生是外籍配偶?

A2:其實我第一個想到還是漢語拼音,但小組討論發現教注音文也是一項選擇,由於是來台定居的新住民,教注音文較有助於外籍配偶教導自己的孩子,也較容易熟悉台灣的拼音系統。

Q3:學生是同一國籍人士?

A3:我自己認為是要看國家,若是教了一群美國人注音文拼音,我想對他們來說應該較不容易,有點像是讓他們接觸了全新的語言,而且還跟他們認字沒有直接關西。若是教一群東南亞語系國家的學生,或許教注音文系統不一定會讓他們感到疑惑,但是我覺得或許先教漢語拼音會是較好的選擇,學生學習的成就感也比較高,這樣的學習成效也比較好。

你是華語教師,

Q4:你自己怎麼學聲調?

A4:自己覺得是自然而然的耳濡目染,從小聽慣了父母的語調,開口說話時就有了應該有的聲調,進了小學後,老師也會對相關聲調進行教學,而在在學懂了注音文系統後,怎麼說才有應有的抑揚頓挫,似乎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還記得小學時,寫了成千上萬本的練習簿(如下圖) 可說是一項鞏固聲調的好方法?




















Q5:你會怎麼進行華語的聲調教學?

A5:我們組覺得看影片與搭配教學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從影片中可以學習到怎麼樣的抑揚頓挫才是正確的,至少可以避免將「水餃」講成「睡覺」。如同我們學習英文一樣,多聽多說,聲調才會越來越準確。以我現在學習泰文來說,泰文比起華語多了一個聲調,所以詞語的念法與組合性跟華語一樣複雜而多元,最基礎的練習法,就是將五個聲調念一遍去看其差異性並糾正,我認為這樣的教法與練習法也是適用於華語聲調教學。

※補充:(註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YAFn5DQ3vw) 這是我查到的基本母音聲調教學,很有趣的是下面留言說ㄛ的發音是錯的,而我覺得是正確的?

  • 小組討論(二)
Q1:請分析「中國使用漢語拼音方案」的音節結構。

A1:(下圖自我整理)


















Q2:請利用Practice及音節結構、漢拼表格,歸納統整出漢語拼音聲調標記四項規則。

A2:(下圖自我整理)














Q3:輕聲屬於哪種語音流變?輕聲的功用為何?

A3:句子中因弱化作用而失去原有的聲調念成較輕、較短的調子,叫做「輕聲」。主要功能最主要的是調整語句中字詞的輕重以適合生理需要,還有區別詞義、詞性、美化音節與活潑語調等功能。(自己覺得在台灣人的日常對話就如同老師所說,沒有輕聲的存在。)

Q4:相連上聲(3+3)變調屬於哪種語流音變?相連上聲(3+3)變調特點為何?

A4:相連上聲變調屬於異化現象→把相同或相似的字音,變得前後不同容易辨認的情況,其特點為念上聲前半段下降的部分(半上)→前字念後半上(調值14),後字念全上音(214)
(超級不懂的,看了書也不懂😢😢😢😢)

Q5:請整理現代漢語聲調的表格。

A5:(下圖自我整理)























  • 課後反思與心得
覺得這次後半堂的上課速度好快,還有教的內容也好難啊,雖說看了資料還是半懂半不懂,所以我有幾個問題想問老師,關於聲母(輔音)與韻頭(元音)要怎麼區別?好像有點懂又有點不懂😟還有相連上聲中的特性以及聲調的調值(55、35、214、51)?我很努力地看了很多遍還是不太懂😞😞,最後當天上課的身體狀況不太好,導致常常恍神,很可能因為這樣這次寫部落格寫得特別辛苦😩,不好意思問題很多,但還是希望能夠理解他們😯!













留言

  1. 聲母(輔音)與韻頭(元音)要怎麼區別?接下來兩周就會知道了!別煩惱!
    聲調的調值(55、35、214、51)-->請看課本CH7,圖7-1,原則上漢語因為聲調的關係聽起來像唱歌,所以趙元任先生用了樂譜的概念描述聲調,五線譜裡越往上音越高,所以最高那條線是高音5,最低那條線是低音1。

    相連上聲的特性就是用上面的調值在描述的。

    回覆刪除
  2. O 我聽也大錯,唯一可能是在於唇太圓,可能要強調,所以誇張了!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寫作與整理10

現代漢語的音節結構/語音成分 ◆ 音素:語音的最小成分 ◆ 音節:是語音序列的單位,也是語音中最自然的語音結構單位,而換掉音素,聲音就會改變。 (註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B3%E8%8A%82 ) (這是解釋音節結構時有參考到的資料,我想裡面所說的,「語音被認為是音系學層面上的建築材料,這個觀點還蠻具有說服力的,也符合上述所說,「換掉音素,聲音就會改變」的解釋,可見音節的重要」 (圖為解釋音節結構之圖) DAVE 【英語/韓語/中文】單詞差異發音差別 ※ 影片看法:覺得韓文跟日文的不論在發音跟字形上都還蠻相近的,且最後當輪到華人說華語的時候,似乎大家都對發音的不同感到困惑且新奇,但其中除了可以直接音譯的外來語,例如巧克力等等,其他人才會覺得比較相近。記得國高中曾經背過一連串的外來音譯用語,可是我是利用英語來記憶其相關用語的,若是剛好遇到利用日文或是梵文的音譯語,就還蠻容易搞混的,我可是花了好一段時間去記憶這些用語,說起來也算是讀國文的辛酸血淚史啊!另外,老師上課時所解釋,由於英語、韓語、日語都是利用拼音組成,而中文則是漢字所組成,相比其他語言之下會較為複雜,差別會最大,說起來會說也會用中文,也是一件令人引以為傲的事! ◆ IPA通常是語言學者為研究語言學,才會學的,一般初學者會建議用漢語拼音較為合適。 ◆ IPA的優點為:記音較為精確、操作簡單,學習者學的也會較快 小組討論(一) Q1:聽外國音,標注本國字念法(純音譯),中文稱為什麼? A1:漢語音譯外來語 ※ 補充:(註2) ( http://www.nani.com.tw/jlearn/chin/supply/htm/s_4_1.htm ) (這是關於外來語如何音譯的用法,如同我上述所提,國高中光背這些,就費了我不少力氣,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關於意譯的部分,因為沒辦法用「音」記,是我當時考試害怕的題目之一。) Q2:你聽到的17個詞彙中,有七個是直接音譯,直接音譯有什麼特色?教學上的好處為何? A2: ◆ 直接音譯漢語的特色為:反映多是與原詞相近的讀音。  ◆ 好處為學...

寫作與整理14

聲母組 Coggle ※ 個人看法:我覺得這組的所做的coggle非常完整,整體的架構很清楚,整理得非常一目瞭然,在ppt 上也非常貼心地附上網址,以防台下觀眾看不到,有點可惜的是,他們在表達的時候不是很清楚,可能是有點緊張,但是這張coggle很棒,值得學習! 認識聲母(整體聲母列表、發音部位與方法圖) ※ 個人看法:先從優點講起,首先,使用表格教學可以馬上讓台下的學生進入狀況,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今日的教學目的,且報告組很貼心地整理好那些音屬於唇齒音、舌尖音、舌根音…等,還有發音部位與方法的表格,整理地十分詳細,也貼心地把濁音與送不送氣音都區隔出來,但是這兩張表格,對於初學者來說太過於困難,我認為報告組可以找一首簡單的聲母歌帶學生,這樣初學者也會學得比較開心。 ※ 補充:(註1)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3plQP160E ) (像這樣簡單的聲母歌可以引起初學者的興趣,也可以搭配節奏遊戲等,讓整體的教學變的更活潑有趣。) 認識聲母(舌位圖、聲母例子) ※ 個人看法:我個人有點不瞭解放舌位圖的用意,可能因為報告組提到的次數也蠻少的,如果他們找只有舌頭開口的圖片會比較好,至於舉例教學部分很棒的部分是,他們都有單一的主題,或是有主題的連貫性,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舉的例子以兩個字的詞為主會比較好,三個字或是四個詞的教學有點過於困難! ※ 補充:(註2)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Nb59zEykg&t=123s ) (這是上次我們報告韻母時,參考學習的開口圖片,我覺得報告組報告聲母時,可以讓他們看著影片的嘴型念念看,當然這樣的教學應該比較適合小班制,以防課程進度落後) 認識聲母(聽聲音選擇、繞口令) ※ 個人看法:從題目選擇聲母的部分,我覺得這個形式可以做是非題的遊戲,例如給每組圈跟叉的立牌,講者出題目,讓組的同學討論後舉圈或差,出選擇題然後請班上同學自願回答,可能氣氛會比較帶不起來,可是還是有一個前提,一樣對於初學者來說,過於困難。繞口令的部分很有趣,建議可以參考目前時下火紅的繞口令,「紅鯉魚與綠鯉魚與驢」。 ※ 補充:(註3)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

寫作與整理9

《隱藏歌手》哪個才是費玉清? ※ 個人看法:其實我是猜錯的那一個…,我是猜二號,因為副歌銜接真費玉清的地方實在是太相像了,自己一開始是把一號刪掉,我是覺得他的聲音有點細,比起原版費玉清的歌聲的音高來得高,比較分不清楚得是二號跟三號,音色實在是太相近了,所以當老師提到用「拆」的音去分辨,差別就立刻顯現出來了,雖然音色是屬於個人聲音的特徵,但是能將別人的音色模仿得如此相近也實屬不易,應該是需要很多的磨練與矯正吧! ※補充:(註1)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oUaqu21dBM ) (因為我很喜歡林俊傑,所以憑著有點熟悉的音色看了這個影片,雖然猜錯了哈哈,但我發現,隨著年紀的增長,或是一些磨練,歌手的聲音是可以轉換的,這麼說應該是音色是可以被改變的,聲音的魔力真是令人讚嘆! 小組討論 Q1:根據發音器官圖,請將發音器官分為主動發聲器官跟被動發聲器官。 A1:(發音器官示意圖) 三本書論點整理: ◆ 主動器官: 舌頭 ◆ 被動器官:從雙脣至咽喉 ▲ 主動器官:聲帶、唇、 舌 、軟顎、小舌→可活動器官 ▲ 被動器官:齒、齒齦、硬顎→不能活動的器官 ★ 主動器官:唇、 舌 、小舌→ 移動來改變口腔或鼻腔通道的形狀,活動性較大 → 由書可得知,舌為處理發音之器官,一定為主要器官! Q2:語音的物理屬性有四要素,發現生活周遭的例子並說明。 A2: ◆ 音色:聲音的本質、特徵,影響因素為: a. 發音體不同:笛子/鋼琴 b. 發音方式不同:提琴/二胡 c. 共鳴腔不同:笛子/蕭 ◆ 音長:聲音的長短,例如:唱歌拉長音(情感表達) ◆ 音高:聲音的高低,與人的聲調息息相關。舉例來說:女生的音高通常較高,而男生則是相反;人情緒激動時聲音也會較高,情緒低落則音高較低。 ◆ 音強:(音量) 聲音的強弱,可以用輕、重音分別。例如: 小明// 今天去高雄,可用重音強調小明,若強調的詞語不同,整句詞義也可能會不同。 ★ 吵架(生氣、激動)時的聲音,通常會同時被音長、音強及音高影響。 Q3:將人類的發音器官依決定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