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課堂整理與心得
- 台灣人的台灣腔
※影片感想:不知道是不是身處在台灣真的太久了,當我進入大學後,遇到了第一位大陸僑生朋友,當下跟她聊完天,真的還蠻有衝擊的,以前也不過是在電視或電影,又或者是小學裡好久不見的國語文競賽中,才能聽到非常抑揚頓挫以及口齒清晰的華語,雖然說有時都會拿這樣口齒清晰與同儕互相玩鬧,但是,是否是因為在台灣,由於台灣腔文化的強勢,導致了標準腔的華語,聽起來有那麼一點點做作及尷尬,而這對於以後我們教華語,是有其教學上的區別及文化衝擊性,我想這是台灣人的華語教師必須去深思的議題。
※整理影片台灣腔的特色如下:
1. 講話黏在一起(連音)
2. ㄓ、ㄔ、ㄕ音不明顯
3.ㄢ、ㄤ不分;ㄣ、ㄥ不分;ㄦ、ㄜ不分
※補充:(註1) ( http://formosa-jc.blogspot.tw/2011/11/blog-post.html) 我的感想有參考這位部若客的想法,我覺得他提的點還蠻有道理的,不過,對於身為台灣人的自己,口音是早已習慣的,還真不知道原來有台灣腔的特色如此鮮明?但很慶幸我們的語調聽起來是友善舒服的。
- 連音非台灣特有
※個人看法:學了英文這麼九,不難發現,英文的連音也是非常常見,應該也由於口語英文在某種程度上,是非常自由的,再說回台灣腔的連音英語,其實也是融合得非常自然,我想應該也是由於台灣腔華語本身也有連音的概念,我也認為,人們說話習慣的「懶」跟連音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西,因為這樣比較省事、好念阿!
- 台灣腔的特色
※從網路上擷取以及在上課中彙整的台灣腔特色如下:
1. 語助詞多,如:啦、啊、了…
2. 沒有捲舌音及ㄦ話韻
3. ㄢ、ㄤ不分;ㄣ、ㄥ不分
4. 普遍不發輕聲音
5. 獨特的開頭語,如:「吼!剛剛好累」
6. 用有強調完成式,如:「你剛剛有睡著嗎?」(註2) (https://tw.news.yahoo.com/%E9%AD%94%E9%AC%BC%E8%97%8F%E5%9C%A8%E7%B4%B0%E7%AF%80%E8%A3%A1-%E5%8F%B0%E7%81%A3%E8%85%94%E7%9A%84%E7%89%B9%E9%BB%9E%E6%98%AF%E4%BB%80%E9%BA%BC-100500344.html)
7. 講話習慣連音
※補充:(註3) (https://wechatinchina.com/thread-336971-1-1.html) 這是鄭子寧解釋台灣腔為何娘的原文,雖然可能由於作者國籍的關西,導致文章的論點有那麼一點偏頗,但我想,或許在某種程度上,大陸人說:「台灣人講話很嗲」,是證明台灣人友善且隨和的民族特性吧,文化的不同也是能影響口音的發展性,最後,我想表達,台灣腔,是我現在才知道的詞,會太落伍嗎哈哈😳
- 個人發表(含影片想法)
※影片看法:看完只能感覺,「原來真的有這樣字正腔圓的華語存在?還真是一點都不習慣啊!」,我記得小時候,父母曾帶我旁聽了一堂正音班的課(好讓我去參加演講比賽),最後是,因為卡到安親班的上課,而打消念頭(好險?),最後,也只能說,若是以後有意要成為華語教師,咬文嚼字可是一點ㄦ都不能馬虎。
※帶ㄦ話的詞,詞性多為名詞 (占整體約60%)
※造詞:
乾→豆乾ㄦ
捲→春捲ㄦ
貼→鍋貼ㄦ
伴→老伴ㄦ
- 小組討論
Q1:ㄦ化韻的變音,部分是屬於語音流變的「脫落現象」,脫落現象有什麼特色?請以ㄦ化韻舉例?
A1:脫落現象是特色是,兩字連接時,有音素(通常是韻尾被省略),主要有三種ㄦ化韻的類型有此現象:
(1) 韻母保留主要元音,而韻尾消失:ㄞ、ㄢ (小孩ㄦ)
(2) 主要元音鼻化音,韻尾消失:ㄤ、ㄥ(紗窗ㄦ)
(3)央元音:ㄝ、ㄟ(樹葉ㄦ)
Q2:指稱詞「這、那、哪」連音音讀,屬於語音流變的「合音現象」,只出現在特定對象和數字「一」連用時變音,但其實也有接數字「一」不變音的情形,試舉一例,並說明原因。
A2:如:「公司股票若是能持續上漲,而那份大合同又簽定的話,這下啟不是一//石二鳥了!」,以此例子,我們可以知道是唸做ㄧˋ石二鳥,因為此情形,我整理成以下形式:
(1) 遇第4聲、輕聲時,「一」唸做ㄧˊ
(2) 遇第1、2、3聲時,「一」唸做ㄧˋ
※「一」若是本身是固定詞彙或非單一數量詞,就會出現不變音的情形
Q3:指稱詞「這、那、哪」連音音讀,只出現在特定對象和數字「一」連用時變音,請觀察課本p168-p170的例句,找出其共同點。
A3:共同點為在量詞單位前會音變以及與數字「一」有關(單一性)。
A1:脫落現象是特色是,兩字連接時,有音素(通常是韻尾被省略),主要有三種ㄦ化韻的類型有此現象:
(1) 韻母保留主要元音,而韻尾消失:ㄞ、ㄢ (小孩ㄦ)
(2) 主要元音鼻化音,韻尾消失:ㄤ、ㄥ(紗窗ㄦ)
(3)央元音:ㄝ、ㄟ(樹葉ㄦ)
Q2:指稱詞「這、那、哪」連音音讀,屬於語音流變的「合音現象」,只出現在特定對象和數字「一」連用時變音,但其實也有接數字「一」不變音的情形,試舉一例,並說明原因。
A2:如:「公司股票若是能持續上漲,而那份大合同又簽定的話,這下啟不是一//石二鳥了!」,以此例子,我們可以知道是唸做ㄧˋ石二鳥,因為此情形,我整理成以下形式:
(1) 遇第4聲、輕聲時,「一」唸做ㄧˊ
(2) 遇第1、2、3聲時,「一」唸做ㄧˋ
※「一」若是本身是固定詞彙或非單一數量詞,就會出現不變音的情形
Q3:指稱詞「這、那、哪」連音音讀,只出現在特定對象和數字「一」連用時變音,請觀察課本p168-p170的例句,找出其共同點。
A3:共同點為在量詞單位前會音變以及與數字「一」有關(單一性)。
- 課後省思與心得
個人覺得這堂課上的比較有共鳴,可能因為是教台灣腔的緣故?不論如何,我想每個民族的口音都有其特性與特色,會依據其歷史的演變及其相關人文被深深地影響著,而身處於台灣的我們,自然而然地擁抱並接受此腔調,嗲又如何?這是特色!(對了,老師有看到我上一篇部落格文章嗎?4/1號的?因為老師沒有留言?)
剛剛看到前一篇了,謝謝提醒。
回覆刪除關於華語教師的教學,其實最終還是關乎你在哪裡教學?還有你個人的意識選擇?很多在海外的台籍華師,都會面臨不得不教簡體字及使用詞彙上的改變,或是因為身分受到打壓排擠(視所在國家),所以咬文嚼字也是個人選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