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期末自我評量


Q1:經過這學期的課程,什麼是華語口語與表達課程的意義?為什麼你需要學習該課程?

A1:我認為口語表達課其實不單單只是在學習如何說漢語或改正漢語哪裡說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學習如何教導學習者說漢語,所以才需要學習舌頭擺放的位置、發音的部位與器官、還有各國口音的偏誤,甚至也需要補充對岸與台灣漢語用法的不同,因此,華語口語與表達的意義在於了解如何將本來熟悉的母語教授給華語的初學者。也由於我可能是未來教授華語的教師,學習此課程第一,我覺得在幫我學習漢語語言學前,有小暖身的作用,第二,如同上述,是為了瞭解以後該如何應用於教學上,最後,也是重新體認與了解何為「華語」的好機會。

Q2:在教學方法、教材使用、課程安排及教師教學評量,這四方面,本堂課給你的影響是什麼?

A2:在教學方法與教材使用上,由於我上學期已經修過老師開的華語課程,大概的模式都了解,所以在影響面上,不會如同上學期一般強烈,唯一感到蠻新奇的是關於Coggle的設計,我認為Coggle是用圖像的方法,使人能較容易整理龐大的華語課程內容,也如同老師所說,是為了未來教學作參考用。在課程安排上,我覺得最後兩週給四組報告有點擠,覺得可以讓報告組有多一點時間可以發揮,或是給四組四周的時間,分別報告,另外我覺得,還是可以有時間,利用課堂學習如何「說」,因為我覺得用了非常龐大的時間,在教學理論的概念的釐清與介紹上。而最後教師教學評量,依然是上學期我也需要做的,我覺得可以繼續保存,讓學生與教師有空間進一步,交流與分享相關觀點。

Q3:在未來的華語文教學課室,你會如何應用這堂課所學?

A3:我想這要從以後學生的程度來看,如果學生是初級班,我覺得可以採用報告組的報告但做修改,例如聲調歌、小遊戲…等,有趣的教案的設計一直都是未來教學可以重新編排或是應用的,而若是不論學生程度,我覺得教師可以再次複習的是,各國學生在說華語時會有的偏誤,以利教學方可以協助糾正發音,而發音部位與方法等,可以應用於該如何教學生講出來正確的發音,例如講ㄩ時,就是將唸ㄧ的嘴型都起來,當然最後,補充對岸與台灣漢語用法的不同也是可利用在比較兩方華語差異性最好的教材。另外,也可利用Coggle作為儲備先備教材的地方。

Q4:自評滿分10分,這學期你會給自己幾分?請自我評價你這學期的表現?

A4:我會給自己8.5分,我下了很大的功夫在整理上課的筆記,每一個Blog的寫作皆花了我很大的心力,幾乎每一個表格都是我自己乖乖去Word慢慢整理的,Coggle的設計也是以部落格設計的精神去做的,而扣的1.5分是從課堂的表現上扣的,我必須要說我這學期修了滿學分,很多科的老師要求都很高,所以上課有時會容易睡著,真的很不好意思,報告上我認為我們的組員都很積極參與報告意見的交流,也約了好幾個晚上,在怡方姐姐家討論了好久,所以這邊要幫我組內的姐姐拉分,他們都很棒!也很榮幸能跟他們同上這堂課!總之,這學期總算結束,謝謝同學的同時,也謝謝辛苦的老師😁

全組Coggle:https://coggle.it/diagram/WUCKHFnwCwABfMV-/4d90dcc83e3d3fd404933e96c53f5e62b84e1f97c673f8c5ec20b71286952554

















留言

  1. 8.5分OK:)
    Coggle的部分,其實每科都能用,但就是看個人習慣了,華人社會與文化也可做,但那圖可能會開展得很驚人,因而變得沒什麼重點(因為都是重點了),我個人比較支持結構性的使用它XD

    謝謝你的建議,下學年我會視情況安排成一組一周的XD
    我還很擔心稱50分鐘的(教學)報告,對大家而言負擔比較大,看來時間充裕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啊!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寫作與整理10

現代漢語的音節結構/語音成分 ◆ 音素:語音的最小成分 ◆ 音節:是語音序列的單位,也是語音中最自然的語音結構單位,而換掉音素,聲音就會改變。 (註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B3%E8%8A%82 ) (這是解釋音節結構時有參考到的資料,我想裡面所說的,「語音被認為是音系學層面上的建築材料,這個觀點還蠻具有說服力的,也符合上述所說,「換掉音素,聲音就會改變」的解釋,可見音節的重要」 (圖為解釋音節結構之圖) DAVE 【英語/韓語/中文】單詞差異發音差別 ※ 影片看法:覺得韓文跟日文的不論在發音跟字形上都還蠻相近的,且最後當輪到華人說華語的時候,似乎大家都對發音的不同感到困惑且新奇,但其中除了可以直接音譯的外來語,例如巧克力等等,其他人才會覺得比較相近。記得國高中曾經背過一連串的外來音譯用語,可是我是利用英語來記憶其相關用語的,若是剛好遇到利用日文或是梵文的音譯語,就還蠻容易搞混的,我可是花了好一段時間去記憶這些用語,說起來也算是讀國文的辛酸血淚史啊!另外,老師上課時所解釋,由於英語、韓語、日語都是利用拼音組成,而中文則是漢字所組成,相比其他語言之下會較為複雜,差別會最大,說起來會說也會用中文,也是一件令人引以為傲的事! ◆ IPA通常是語言學者為研究語言學,才會學的,一般初學者會建議用漢語拼音較為合適。 ◆ IPA的優點為:記音較為精確、操作簡單,學習者學的也會較快 小組討論(一) Q1:聽外國音,標注本國字念法(純音譯),中文稱為什麼? A1:漢語音譯外來語 ※ 補充:(註2) ( http://www.nani.com.tw/jlearn/chin/supply/htm/s_4_1.htm ) (這是關於外來語如何音譯的用法,如同我上述所提,國高中光背這些,就費了我不少力氣,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關於意譯的部分,因為沒辦法用「音」記,是我當時考試害怕的題目之一。) Q2:你聽到的17個詞彙中,有七個是直接音譯,直接音譯有什麼特色?教學上的好處為何? A2: ◆ 直接音譯漢語的特色為:反映多是與原詞相近的讀音。  ◆ 好處為學...

寫作與整理14

聲母組 Coggle ※ 個人看法:我覺得這組的所做的coggle非常完整,整體的架構很清楚,整理得非常一目瞭然,在ppt 上也非常貼心地附上網址,以防台下觀眾看不到,有點可惜的是,他們在表達的時候不是很清楚,可能是有點緊張,但是這張coggle很棒,值得學習! 認識聲母(整體聲母列表、發音部位與方法圖) ※ 個人看法:先從優點講起,首先,使用表格教學可以馬上讓台下的學生進入狀況,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今日的教學目的,且報告組很貼心地整理好那些音屬於唇齒音、舌尖音、舌根音…等,還有發音部位與方法的表格,整理地十分詳細,也貼心地把濁音與送不送氣音都區隔出來,但是這兩張表格,對於初學者來說太過於困難,我認為報告組可以找一首簡單的聲母歌帶學生,這樣初學者也會學得比較開心。 ※ 補充:(註1)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3plQP160E ) (像這樣簡單的聲母歌可以引起初學者的興趣,也可以搭配節奏遊戲等,讓整體的教學變的更活潑有趣。) 認識聲母(舌位圖、聲母例子) ※ 個人看法:我個人有點不瞭解放舌位圖的用意,可能因為報告組提到的次數也蠻少的,如果他們找只有舌頭開口的圖片會比較好,至於舉例教學部分很棒的部分是,他們都有單一的主題,或是有主題的連貫性,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舉的例子以兩個字的詞為主會比較好,三個字或是四個詞的教學有點過於困難! ※ 補充:(註2)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Nb59zEykg&t=123s ) (這是上次我們報告韻母時,參考學習的開口圖片,我覺得報告組報告聲母時,可以讓他們看著影片的嘴型念念看,當然這樣的教學應該比較適合小班制,以防課程進度落後) 認識聲母(聽聲音選擇、繞口令) ※ 個人看法:從題目選擇聲母的部分,我覺得這個形式可以做是非題的遊戲,例如給每組圈跟叉的立牌,講者出題目,讓組的同學討論後舉圈或差,出選擇題然後請班上同學自願回答,可能氣氛會比較帶不起來,可是還是有一個前提,一樣對於初學者來說,過於困難。繞口令的部分很有趣,建議可以參考目前時下火紅的繞口令,「紅鯉魚與綠鯉魚與驢」。 ※ 補充:(註3)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

寫作與整理9

《隱藏歌手》哪個才是費玉清? ※ 個人看法:其實我是猜錯的那一個…,我是猜二號,因為副歌銜接真費玉清的地方實在是太相像了,自己一開始是把一號刪掉,我是覺得他的聲音有點細,比起原版費玉清的歌聲的音高來得高,比較分不清楚得是二號跟三號,音色實在是太相近了,所以當老師提到用「拆」的音去分辨,差別就立刻顯現出來了,雖然音色是屬於個人聲音的特徵,但是能將別人的音色模仿得如此相近也實屬不易,應該是需要很多的磨練與矯正吧! ※補充:(註1)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oUaqu21dBM ) (因為我很喜歡林俊傑,所以憑著有點熟悉的音色看了這個影片,雖然猜錯了哈哈,但我發現,隨著年紀的增長,或是一些磨練,歌手的聲音是可以轉換的,這麼說應該是音色是可以被改變的,聲音的魔力真是令人讚嘆! 小組討論 Q1:根據發音器官圖,請將發音器官分為主動發聲器官跟被動發聲器官。 A1:(發音器官示意圖) 三本書論點整理: ◆ 主動器官: 舌頭 ◆ 被動器官:從雙脣至咽喉 ▲ 主動器官:聲帶、唇、 舌 、軟顎、小舌→可活動器官 ▲ 被動器官:齒、齒齦、硬顎→不能活動的器官 ★ 主動器官:唇、 舌 、小舌→ 移動來改變口腔或鼻腔通道的形狀,活動性較大 → 由書可得知,舌為處理發音之器官,一定為主要器官! Q2:語音的物理屬性有四要素,發現生活周遭的例子並說明。 A2: ◆ 音色:聲音的本質、特徵,影響因素為: a. 發音體不同:笛子/鋼琴 b. 發音方式不同:提琴/二胡 c. 共鳴腔不同:笛子/蕭 ◆ 音長:聲音的長短,例如:唱歌拉長音(情感表達) ◆ 音高:聲音的高低,與人的聲調息息相關。舉例來說:女生的音高通常較高,而男生則是相反;人情緒激動時聲音也會較高,情緒低落則音高較低。 ◆ 音強:(音量) 聲音的強弱,可以用輕、重音分別。例如: 小明// 今天去高雄,可用重音強調小明,若強調的詞語不同,整句詞義也可能會不同。 ★ 吵架(生氣、激動)時的聲音,通常會同時被音長、音強及音高影響。 Q3:將人類的發音器官依決定音色...